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净界法师  2014/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净土法门

二、惟念自佛──返观自心──圣道法门

三、自他兼念──自他不二──禅净双修

一、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达妄本空

二、理一心──不为无明所乱──知真本有

我们讲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在执持名号的时候,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开示,有三种念佛:

第一个惟念他佛,专注佛境,这个叫净土法门。

他佛这个他是指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所以一般来说,专修事修的,他的所观境就是观察弥陀的相好、或者是弥陀的名号,来感应道交。

在净土宗的传承当中,以善导大师提倡专念他佛最为得力,善导大师强调三业专修:身业,所有佛都不拜,只专拜阿弥陀佛;口业,只称叹阿弥陀佛;意业,只观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能够万修万人去。这当然是有它的特色。

第二个惟念自佛,返观自心,圣道法门,这个就不是净土了,这个自就是自性弥陀。

他修行的时候,他可能念佛,但是他的重点在念佛是谁,所以他的所观境,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或者说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所以他的整个修行,是在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返妄归真。

所以他的所观境不是佛的功德,他的所观境是一念心,这个是完全的自力法门。

第三个是末期祖师所强调的自他兼念,自他不二,禅净双修。

这个自指的是我们的心,他指的是佛的心──自他不二,简单的讲,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这样同体的现前一念心性,来修习所谓的禅净双修。

这个禅净双修的理论,我看净土宗的祖师当中,最早的是第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他在《宗镜录》有很多禅净双修的观念。

到了第八祖莲池大师,你看《阿弥陀经疏钞》就有很多这种思想;到了第九祖的蕅益大师,就把禅净双修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看过历代的祖师,很少说一句佛号,三力具足──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本愿功德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

你看以前的时候,善导大师在念佛,他所强调的是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他很少在乎能念的心是什么,反正你就是一句佛号通身靠倒就对了,可能那个时候的人烦恼淡薄。

但是到了宋朝六祖以后,可能这个法门有问题了,众生在归依阿弥陀佛的时候,没有一些破障法门,可能会有困难。

所以在六祖的时候,净土宗就开始调整了,开始在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之外,又加一个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开始注意到调伏现行烦恼的问题,你不是归依就行了,你心中要有一定的觉悟的力量在,你心中要是颠倒,你归依也没有用。

当然,这个思想是有传承的,为什么?

《无量寿经》就是这个观念,《无量寿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甚至有一些古德,把发菩提心当往生的正因,他认为念佛是助缘:这二个是有争议。

总而言之,到了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以后,已经知道你心中的觉悟,对往生来说是扮演一半的角色,就是佛力的加被,还有你自身的觉悟,这二个要加强。 所以到了蕅益大师,他讲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他就讲到事一心跟理一心。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强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达妄本空,这个见思就是贪嗔的烦恼,枝末无明。你刚开始要有无常、无我的智慧,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要有一些不随妄转的力量。你的心被妄想牵动,你要归依阿弥陀佛是没有用的,所以第二个理一心,不为无明所乱,知真本有,这更难了。 前面是达妄本空,这个是消除人我的对立。

我们讲有所得心,你要能够正念真如,真实的体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才能够消灭人跟人之间对立的思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

念弥陀圣号也可以所求如愿吗

问: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

心居佛号中,即得佛受用

那么念佛呢,这是一个极殊胜的法,所以这四句话就把念...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

律航法师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现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什么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心和愿力心。菩提心,...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只要你坚持努力为众生奉献...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女性九种异常不可不防

现代女性需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疲于工作之余还得忧...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既然万法唯心造,为何世界不能由我造

什么是万法唯心造? 如果简单解释万法唯心造的意思,就...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

苦尽甘来成正果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经书怎样摆放才如法

佛经是指佛像三藏(经、律、论)中的经藏。经藏通常是...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