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2011/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什么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心和愿力心。菩提心,即自觉觉他的心,自利利人的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心。上求佛道,是启迪智慧,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培植福德,是利人。

净土是大乘法门,必须要发菩提心,才具有超凡的勇气,度生的弘愿,无穷的力量,才能消除多生业障,不怕任何挫折。这是往生净土,成佛度生的重要保证。

菩提心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种子,是成佛的种子。菩提心称为“善中之王”,发心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只要发了菩提心,就超过历劫修行的功德。

印光大师说:“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发了菩提心,好象机器接通电源一样,力量更大、更迅速。对于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不是一般福德善根所能相比的。

在社会上,要成就一番事业,也需要动力。但这种动力,不外乎为个人利益或集团的利益。如果你仅仅为个人利益出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事业是要利益众生,一切都从自私自利出发,别人不会支持;为某一个集团的利益,其他集团不支持。更不可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龙天的拥护。

对学佛的人来说,愿力就是动力;修净土法门,发菩提心就更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学习《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品”提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十二个字,就是“净土法门正行的纲领”。净土法门的总纲领是信、愿、行。发菩提心就包括真信、切愿在内;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是真行。实际上这十二个字,就把净土法门的总纲领完全包括在内。

菩提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诸佛菩萨都是靠愿力成就。地藏菩萨称为“大愿王”,示现为婆罗门女,救母出地狱,扩大愿心,度一切众生,成为等觉菩萨。给我们提供一个愿力成就的好榜样。

现代台湾创办“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以一平凡的比丘尼,干出极不平凡的,影响全世界的慈悲济世的大事业。当初人们怀疑她靠什么背景?有什么力量?她回答,做佛教的事业,我依佛的教导,相信“愿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这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名言。因为这个愿力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龙天的拥护;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还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就呢?

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扩大心量,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往生净土,成佛度众生。
 
发菩提心是要度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弘法利生就是最好的实践,用佛法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实践菩提愿心的过程也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在弘法利生中既能够不断培植自己的福德智慧,也能够消除自己的业障,为自己的往生积累资粮。

首先,我们应明确净土是二力法门,往生要靠弥陀愿力接引,又要靠自己的信、愿、行。

蕅益大师说得很明白“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说明能不能往生净土,完全取决于有无真信、切愿。

印光大师说:“念佛之法,首重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念佛没达到一心不乱)也可往生。”为什么?因为你的心至诚恳切,便和弥陀愿力感应道交,就能蒙佛愿力接引。印光大师以大江大海来做比喻:大江大海虽不可能平静无波,只要没有狂风巨浪,天空的月影还是能显现出来。

同样修念佛法门,由于愿心不同,结果不一样。有的人念佛,只求自了,不管别人,不想做弘法利生的事,认为会耽搁自己念佛。这和弥陀愿心怎么能相应呢?我们天天学四十八愿,每条都是度众生往生净土,让众生都成佛。

所以,弘一法师说:“唯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说:“修净土必须广为人说,只求自了,不能往生。”这就很清楚,不发菩提心,你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因为往生要靠弥陀愿力接引。

我们学佛的人遵照佛陀教育,平时劝人觉悟,叫做法布施,能够获得智慧的果报。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最大的法布施,不是其他法布施所能比的。

印光大师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则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

净空法师说:“度,就是帮助,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成就众生就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慈悲,这个是佛法。我们真的这样修法,这一生决定能上品往生。”

以上说明要实践菩提大愿,必须积极投入弘法利生,举办念佛活动,多给大家宣讲,多劝人修学净业。还要积极参加临终助念活动。这是代如来度众生,能够送一个人往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成佛,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功德呀!

我们都是凡夫,心量很小。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发心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自己的亲属、朋友再扩大到众生。其实度众生,就包括你自己和你的亲属在内,都是众生嘛。

一句阿弥陀佛,那个不会念?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那个不愿生,可是少有人往生。这主要由于念佛的人不懂菩提心,不知离相念佛(就是实相念佛)。

念佛必须持戒。不持戒就不是佛法。“持戒念佛”是修净业的守则。《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心中没有愿力就是犯戒,不信因果,没有正见,处处攀缘,瞧不起众生,见世间过,心外求法,不知内心觉悟就是犯戒,没有做到摄心为戒,只有戒行清净,身心才会清净,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德行,愿力是我们往生净土的必具资粮。果戒与有缘同修共勉!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家里的债主就是你的佛

儿女花光了你所有的钱,应该好好回向。儿女不听话,不...

会说不如会修的

刚才各位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佛法僧...

炒熟的芝麻种子

《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星云大师《结缘的重要》

世间上最宝贵者,并非黄金白玉,也非汽车洋房;最可贵...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佛教的低贪生活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这次来到贵校,跟各位进...

地藏占察忏完整仪轨

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

【推荐】看人优点是「聚灵」,看人缺点是「收赃」

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

三类冤业

冤业一般讲三类。第一个是你有命债,叫杀冤。你今生为...

气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么道理

有人曾问我:佛教可以通过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

无穷的欲望,导致无限的危机

北极的因纽特人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

不吃早餐的4大危害

容易发胖 根据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

法布施的福德果报

法的布施 我们有些人做弘法利生工作、劝进行者工作,他...

求「长生不老」是人最大的欲望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

慧远大师画传

一、出生书香,聪颖博学 中国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

慈学长老尼:出生与出家之难

出生难 我的名字叫慈学,是出家的时候师父赐的。俗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