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既然万法唯心造,为何世界不能由我造

慈城罗珠堪布  2018/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既然万法唯心造,为何世界不能由我造

什么是“万法唯心造”?

如果简单解释万法唯心造的意思,就是幸福、痛苦都是心创造的。当你很开心、心情很好的时候,你生活中的一切都会给你带来好情绪。反之,如果自己的内心状态不好,就算住在最好的环境中,也不能让你满意幸福。虽然这是对万法唯心造最简单的理解,但却是离我们的生活最近、最实用的理解方法。

万法唯心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解释,意思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都认为,今天我们的视觉所看到的一切,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大脑里面的画面、颜色和三维空间的形状,这些都是错觉。怎样证明是错觉呢?佛教里有个名词叫作旋火轮,旋转的火像车轮一样发出环形的火光。当我们点一支香,不移动的时候它是一个点,稍稍移动的时候也是一个点,如果它在我们眼前高速移动的时候,它看起来就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环形的光。

同样的,在显微镜下,我们也看不到原子周围高速运动的电子团,只能看到一个点。原子本身就是看到的错觉,很多的错觉凑在一起,就变成了分子这个更大的错觉,然后很多更大的分子凑在一起就变成了物质。我们看到的物质的形状,实际上从原子开始,就是由我们自己的视觉创造出来的。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我们的精神就像一个投影仪,投影出来的画面就是这个世界。但我们一直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我自己投影出来的,我们以为本来就存在这样的世界。

但有一个东西经常都在提醒我们这是假的,只不过我们一直都没在乎,一直都没有把它当一回事。这个东西就是梦。梦在告诉我们,它可以变出很多非常奇妙的东西给我们看,然后欺骗我们。

所以,佛教的万法唯心造的含义是说,今天我看到的东西,是我的视觉创造出来的;我听到的,是我的听觉创造出来的……我是活在一个我自己创造的世界里面。

“万法唯心造” = 唯心主义吗?

佛教讲万法唯心造,这是不是跟唯心主义的观点一致呢?当然不是,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地方稍微有点像。佛教唯识宗的某些观点,与唯心主义比较相似,但佛教的思想与唯心主义是全然不同的。纵有部分雷同,也不可将佛教视为唯心主义,因为二者从根本上就不同,唯心主义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思想,它所谓的“心”,与佛教的“心的本性光明”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撇开小小的相似处,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其间的差异就更大了。

所以,佛教既不是唯心主义,因为它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佛教也不是唯物主义,因为它不认为物质是第一性。如果必须要给佛教起一个类似的名字,比较适合的应该是“唯幻论”。万事万物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的源头不是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就是我们自己的心。

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世界?

这肯定是很多人想问的问题,既然万法唯心造,那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栋房子变成另外一种样式,或是把桌子变成另外一种形式?

把万法唯心造的理论应用到生活当中,确实有些困难。因为现实生活跟理论的差距有点大,所以前提条件是需要我们有所觉悟。当有一点觉悟后,在人生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但我们没有这个觉悟,或者觉悟还达不到这个层面时,很多时候还是不太好用。虽然是万法唯心造,但是这个世界已经定型了,我们现在是改不了的,因为我过去的执着把它变成了这样,所以现在改是有点难。

佛教历史上有很多成就者,在进入修行境界时,用脚踩石头,如同踩在柔软的泥土之上一般可以留下清晰的脚印。像西藏最著名的修行者米拉日巴尊者能够随心所欲地飞入天空,在空中犹如踩在地面一般任意行走、站立,又能在岩石中任意穿越。这证明了外境与心本为一体,当心自在以后,外境也就得到了自在。

这就像电脑程序,人把程序编完后,电脑就会按照程序去工作。在电脑执行程序时,无法改变中间的步骤,只有到后台把程序改了,电脑运行才会改变。对于人来说,这个程序的后台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人的精神,是意识当中最基本的层面。阿赖耶识是我们人脑的后台,今天我们看到的好的、不好的东西,形形色色的世界,我们经历的所有东西的程序,都在阿赖耶识里。你想改是可以的,但要到阿赖耶识里去改。你怎么改,它就怎么工作,和电脑的道理是一样的。那我们怎样才能进入阿赖耶识修改程序呢?这需要掌握比较高深的佛学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即佛教中修行的方法。有这些方法就可以改变,如果不从这个地方下手,那我们不可能从表面上改变它。

这些观点,是无数的前辈经过自己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种神奇莫测的境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庐山真面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开发内心快乐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回到心的归宿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活在烦恼痛苦之中,就是因为我们的...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

达照法师:回归心灵

我们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停地追求,又...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

人体七个器官最怕冷

寒冷的冬天一来临,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面...

诸经释忍辱

《六度摄论释》云:能灭尽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隐。...

【推荐】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

吃肉的六大危害

吃肉无论是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

所有不幸都是自己的恶业所致

通过学习以温和的方式教诫断除我执,能了知:即生所遭...

培养不孝儿女的六招

看看自己作为父母是不是已经在培养不孝子女: 1.百依...

什么是水陆法会

一、什么是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意思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

妙观察 善分别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前往顶礼佛陀...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

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