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净界法师  2020/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众生是一个母子的关系,事相的因缘多。但这个“自他交换”,是一种道理的观察,就是你要有一种智慧,从道理上思考的成分多了。他说:“自他于苦皆不欲”。他说我们自己想要离苦得乐,其实,世间上不只是你想要离苦得乐,每一个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

所以,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角度不同,每一个人站的位置不同,但是每一个人想要追求安乐的心是相同的。你说一只蚂蚁,它为什么整天跑来跑去呢?它是希望离苦得乐嘛,它也不是想要跑来跑去,它目的想要离苦得乐嘛。每一个众生想要追求安乐的心跟我一样,所以,“自他等视求加持”。

这个地方是强调自他平等,它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就是其实我们没有比别人差,我们并没有比较特别。我们凡夫的自我意识,总会觉得你自己很特别,好像说地球是绕着你转的。你看我们看相片,第一个会先看谁?先看自己在哪里,对不对?没办法!这是习惯了,这自我意识了。

所以我们习惯地会认为说:诶,我比较重要。其实不对的。其实你想离苦得乐,别人也是这样子的想法啊,我们跟别人没有差别。先有这个概念:我们想离苦得乐,其实一切众生何尝不是呢?追求离苦得乐的心大家都有,这是第一个概念。

有些人过去生所熏习的贪爱烦恼很淡薄,但是脾气很大,看谁都不顺眼;平常因为有戒律——圣人教理的摄持,还表现不出来,隐藏在内心深处。但是打佛七的时候,正念的力量,把它逼出来——真妄交攻,所以有些人愈打佛七脾气愈大。

如果他不回光返照就很危险,他的功德会被他的瞋心火破坏掉。所以为什么要正知?就是观察,发现自己有问题,就要赶快吃法药。怎么办呢?用慈悲的观照来降伏我们的瞋心。

“慈悲观”在古德的教授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交换”。

所谓“自他交换”,主要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过去的业力,在三界中不断的投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同,所以都有自己的定位,一出生就有他的定位──你有你的位子、他有他的位子;你是做母亲的、他是做儿子的、这个人是做媳妇的…各式各样的定位。

这个定位在今生是没办法改变的,然而经常站这个位子,站久了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我相的执取,就会站在这个定位去看所有的人,跟别人产生一种人相、我相的对立。

也就是:如果一个人不经常自我反省,就站在自己的位子,然后跟别人产生对立,对立之后就会产生磨擦、产生瞋恚。

古德说:“所有的瞋恚心,都是依止对立心生起的。”你不想对立,怎么办呢?交换一下位子:“自他交换”。你要多站在他的角度来想,他也不是故意要跟你抗拒,他也是不得已的;他站这个位子、你站这个位子,角度不同嘛!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也就自然不同。

寂天菩萨的观念认为: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伤害谁。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所求的是什么?就是求安乐嘛!你看一只蚂蚁,它生存为了什么?就是找吃的、找睡觉的地方;一只狗也是找吃的、找睡的地方;都是为了追求安乐,只是定位不同而已。

他想追求安乐、我也想追求安乐,这一点是相同的,只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才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要经常跟别人的位置对调一下,这样我们对于众生的行为,就会多一些的宽恕与包容。

从“自他交换”当中,我们会设身处地多替别人想一想︰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为了追求快乐,也可能会像他这样做,只是今生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看别人,看久了,容易产生偏差、产生对立,就会跟众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也跟大悲心、菩提心越走越远。

佛陀说:你要跟别人换个位置,不是说因缘上,是指心态上换个位置。透过“自他交换”我们更能了解众生的处境,扩大自己的包容心、扩大自己的慈悲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受用,能够经常保持心平气和──其实这世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角度不同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有哪些特征表明别人比你聪明

以下为聪明人的特征: 1. 他们发言没你多,因为他们知...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

真正的敌人仇人就是自己

人都有我执我爱,为了遣除自己的饥渴,为了治疗自身的...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人际关系的图解

...

看到朋友有过失,该如何规劝

问: 过不规,道两亏。看到朋友过失,但他们不愿接受批...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理跟事不能分开

佛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事,一个叫理。事就是事物本...

素食者看活熊取胆

当前,在对待活熊取胆上,两种观点正在激烈争论。本人...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师,来寺挂单...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如果你想摆...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

随时随地禅修

真正的禅修,不需要影响工作。你甚至不必单独安排时间...

达照法师:深信因果

人生实际上是由业果感召而来的。业就是我们的惯性、习...

夫妻是镜子,能照出彼此的缺点

记得有位教授说,夫妻是一面镜子。在别人面前可以伪装...

海涛法师:煮素食能用酒来调味吗

问: 受过五戒的佛弟子煮素食可不可以用酒来调味? 海...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