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界定法师  2015/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为物先,乃成千古鼻祖。”——蕅益大师

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之中,因此他不像其他比丘一样能够按时剃除须发,而且在穿着方面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经中对此说:“尊者摩诃迦叶久住舍卫国阿练若床坐处,长须发,着弊衲衣”,头发和胡须都挺长,穿的是粪扫衣。时间久了,连佛陀身边的那些比丘都认不出这是哪一位了。当迦叶尊者来见佛陀的时候,诸比丘都不由地生起了轻慢之心,竟对迦叶尊者大声喝斥:“此何等比丘?衣服粗陋,无有仪容而来,衣服佯佯而来。”

当我们读到诸比丘对迦叶尊者这般说话时,不由得感到阵阵凉意。为什么会如此?倒不为别的,而是诸比丘竟说迦叶尊者“衣服佯佯”,即嘲弄迦叶尊者着粪扫衣是标新立异,是个典型的假修行!我们知道迦叶尊者绝对不是什么假修行,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恪守着头陀行。再说迦叶尊者在出家前也是梵行清白,无一可供指摘之处,诸比丘以貌取人,且妄加评判,岂不是说明了人心不古且道风日下?

对于众比丘的真实心理,佛陀早已了如指掌。他见迦叶来见,远远地就对迦叶打招呼道:“善来!迦叶!于此半座,我今竟知谁先出家,汝耶?我耶?”——这便是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佛让半座”典故的由来。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很敬重迦叶,却不知道为何而被敬重。佛陀让半座与迦叶尊者,目的是为了灭除诸比丘对于迦叶所生起的轻慢之心(甚至是某种人身毁谤),因此佛陀才说“我今竟知谁先出家”——佛陀怎么可能连谁先出家都搞不清呢?佛陀的真实意图在于抬高迦叶而降伏诸比丘,重点突出迦叶是僧中元老,是绝对不可以对他轻慢的。

果然不出所料,诸比丘一听佛陀竟如此说,竟“身毛皆竖”,大家都面面相觑:“奇哉!尊者!彼尊者摩诃迦叶,大德大力,大师弟子,请以半座。”连至高无上的佛陀都主动为迦叶让了半座,说明迦叶尊者甚至可以与佛陀平起平坐了,这是何等的尊贵与显赫!

虽然佛陀给予了迦叶“半座”的极高礼遇,但是迦叶深知这是佛陀在有意抬高自己,而迦叶本人却不能较真,他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很清醒,于是他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师,我是弟子”,接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迦叶尊者可谓“识时务者”,他没有把佛陀的“让半座”真当回事,而是始终知道自己在佛陀面前永远是学生,佛陀是永远的导师。佛陀为了进一步警悟诸比丘,“复以尊者摩诃迦叶同己得得殊胜广大功德为现众故”,对大家说:“我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摩诃迦叶亦复如我”,以及“非想非非想入处,神通境界”,最后“乃至漏尽智具足住”。佛陀从修行境界上来突出摩诃迦叶尊者,说他所证的境界与佛陀并无二致,都达到了“漏尽智具足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迦叶尊者是多么的爱护与敬重。

从“让半座”的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心灵导师;同时佛陀在维系僧团秩序方面,同样是了不起的管理学大师。比如说,为了降伏诸比丘的轻慢甚至是诋毁,佛陀特意让半座与迦叶尊者,以示礼尊;紧接着,佛陀用“谁先出家”来继续抬高迦叶尊者的身份与地位,这让起先就十分惊讶的大众更觉愕然。这还不算,佛陀还以修持的境界来表示迦叶与佛陀本人完全相同(“摩诃迦叶亦复如我”),来进一步突出迦叶在僧团中的无可比拟性。这些都是佛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高超技巧的点滴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应该多多向佛陀学习(赞叹他人),同时也要向迦叶尊者学习(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使自己在复杂环境中如鱼得水般游刃有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航行的密诀

从前,在航海寻宝风气盛行的时代,入海采宝属于十分普...

宣化上人的十八大愿

公在母墓旁,守孝至同年夏六月十九日,在佛前发愿云:...

鸠摩罗什在长安

北凉时期,姚苌仰慕鸠摩罗什而派使者前往凉州,迎请他...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茶杯与茶壶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寺院对住持和尚说:...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阿难的多闻第一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对阿难尊者的多...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愚痴无智慧,贪苦中妄乐

罗斯顿醒悟得太迟了,而现在很多人也差不多,脑袋里想...

父母的行为有违背因果,子女该如何劝

问: 如果父母的行为有违背因果的地方,作为子女应该...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集体创作

在过去,有一群画家,每个人在绘画创作方面各有所长,...

最贵的是你的命,这才是第一大财

佛教里讲福报的时候,第一位的是人的寿命,这是最重要...

人生感悟20条

1、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辨别知见正邪的6条标准

正知正见就是佛知佛见。邪知邪见的人,怎能辨别出来?...

造恶与造善之间的不同反应

有一个人当小偷,过了不久。他看上去贼头贼眼、贼脚贼...

戒是一切善法之阶梯

佛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告阿...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圣严法师《调和主观和客观》

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如果有人坚持...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