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学佛是培养自己的智慧

洛桑陀美  2012/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信佛之后,我们每天都会虔诚地向佛菩萨祈祷。其实,念经、礼佛、拜佛既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痛苦,也不仅仅为自己寻求庇佑,我们是要以佛为榜样,学习佛陀伟大完美的人格,学习佛陀对待众生和万物的慈悲精神,学习佛陀的智慧,对自己、对众生、对一切事物觉悟而不再痴迷和迷茫。

佛法中处处充满智慧,古代的帝王、宰相、良臣等都学习佛的智慧。我们学习佛法时,首先拜文殊菩萨,诵念文殊心咒,祈祷菩萨加持我们开启智慧。辩经时候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我们在佛前供灯,也是以此为助缘,增长自己的智慧。

没有智慧,连自己眼前的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佛法也学不好。

佛法博大精深,很多内容是佛陀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针对不同的问题所讲,如果我们的智慧不足,就没法理解;智慧不足,也不会运用。

每个人入佛门的因缘不同,也许是因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痛苦,使得我们渴望寻求解脱,面对痛苦的时候,渴望逃避是人自然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会以信佛来逃避现实的生活,脱离现实的生活似乎是最容易、最快速的解脱。

我们对自己周围人和现在做的事情感到厌烦,而希望去远处找到个让我们快乐的事情,或是寄予远方的师父和或是寺院,或是寄予于自己的佛堂之内,僻静之处。但现实的生活一方面很难逃避,而即便我们能够脱离现在的生活状态,离开让我们痛苦的地方、或人或事,但是很难逃出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总是徘徊在让我们痛苦的事情上,不论人在何处,心里的痛苦和烦恼却始终不能摆脱。

也有的人信佛是为寻求庇佑,有可能把佛陀当成万能的神,或以佛菩萨能够庇佑自己为信仰的根据。要是自己的所求遂成,佛菩萨很灵验;要是所求没有实现,佛菩萨不灵验。其实当我们以虔诚之心向上师、佛菩萨、护法祈求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加持。但是我们的所求能否实现,还要看自己当下是否尽到了应尽的努力,以及自己的德能和福报。

学佛之后,我们是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觉悟、越来越清楚和明白。

明白什么?首先明白因果,明白种下什么样的因,招感什么样的果,其次明白因缘,某种因缘条件下,自己如何做,还明白事物的性质、发展的规律等,这些都是智慧。

佛法中所讲的道理,当我们进行布施、忍辱、精进时,需要用智慧来运用。如果我们不考虑现实的情况,而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会弄巧成拙,佛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生生的,需要我们运用,如何灵活的运用需要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

家人都不信佛,并反对自己学佛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对我学佛,很...

在家学佛的八点建议

一、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问: 请问法师,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与坏有关系吗?...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

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最殊...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丛林及禅法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

仗弥陀功德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问: 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

怎样品出年味里的菜根香

农历新年临近,开始进入了中国味道的倒计时。记忆中过...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爱孩子就让他少看电视

英国心理学协会的合作人阿里克希格曼博士23日建议,...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