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2013/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意义。念珠的出现或使用都首先基于它的实用性——计数功能。尽管被计数之内容各不相同,但计数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即通过拨动念珠颗数,从而获知已经称名持咒或祈祷了几遍,还需要几遍。然而,对于佛教而言,在这简单计数的背后,真正起着支撑作用的乃是其实效性。

关于念珠在佛教中被使用的记述中,《木槵子经》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役,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唯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枷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陷曲,舍命得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

《陀罗尼经》又说:“若诵经、念佛、持咒之行者,须一一手持数珠。依阿弥陀佛之教说,复依次一切陀罗尼诸佛菩萨金刚天等法,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珠、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可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从中,我们可以获取两点信息。(1)之所以持念珠诵佛计数,是为了消除个人内心的烦恼,“除陷曲”,甚至达到个人的“圆满功德”。(2)诵念的次数与最终得福多少有关,“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金刚顶瑜枷念珠》:“二手持珠,当于心上,静虑离念,心当注于本尊瑜枷之心一境,得成就皆理事之法。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或安臂,所说之言论皆成念佛。以此念诵净三业。安项髻以净无间,带颈者以净四重,持于手臂之上,能除行人之众罪,速获清洁。” “永断烦恼根,速获无上果”。

显然,被强调的是通过诵经念佛数十、百万遍后产生的功效。当然,也有人认为并强调手持念珠念佛可以制妄念,身心专注。这或许源自修佛者的亲身体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处理是非的方法》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虽然到处可见,不过...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佛像不是偶像

佛像,即佛陀造像,为住持三宝之一,象征佛宝。关于佛...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堂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邪淫十二害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

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着要一心不乱

一位童子说:『关于刚才的问题,我就想到师父跟我们讲...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

「嗔打报仇戒」与「不化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

谦虚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

晚清巨商王炽的「商道」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云南弥勒县虹溪...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佛法的藏、通、别、圆四教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把佛法的内容分成藏、通、别、圆四教...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圣严法师《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

小沙弥发愿建道场

明朝时有一个小沙弥,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