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

2012/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经常思考一些有关老年的问题,思有所得,认为老年人应当追求五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叫安静。人们常用“安度晚年”一词祝福老人,老人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安度晚年”。这个安字的含义应有两层,一是平安,平安无事,生活之舟在逐渐接近岸边的时候,别再遇到大的风浪;二是安静,指的是心安,虽不必心静如水,更不能心如止水,但也不可再如少年之气盛。人到老年,回顾一生,必然觉得有些愿望未能实现,有些事情未能做成,或者吃过亏,受过骗,倒过霉,遭过委屈,遇过不平,留过遗憾。心中难免积蓄着怨、悲、怒、恨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它有时会呈现为“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状态,遇到不快时,突然火冒三丈,脾气大发。会做出用拳头打苍蝇的不智之事,或用无明之火延烧无辜的错误之举。尤其曾经或依然有地位、权势、名望的人,更是招惹不得,激怒不得。须知老人毕竟不是青年,已经过了为工作“怒发冲冠”、为红颜“冲冠一怒”的时段,何况有的人的心脏、血压已经经不起过分激动。所以,应一面自我克制,一面把万事看淡,以宽容制怒气,保持相对安静的心境,有益于自身和周围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种境界叫康乐。人的生活质量以身体健康为第一。健康是一种快乐,虽然平时意识不到;但仅有健康不见得就能拥有快乐,还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心态,也可以叫做心理的健康。心康就不会与快乐绝缘。人到老年,身体的部件运转了好几十年,必然有相当程度的磨损,产生进行性的退化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维护和治疗也都是需要的。我觉得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保持乐观精神,做到“三笑”“三然”:每日笑对人生,笑对亲友,笑对余下的岁月;凡事处之泰然,听其自然,顺其自然。二要对自己的体质有自信,不要疑神疑鬼,像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所写的“心病者”那样,老怀疑得了这病那病,乱求医,胡吃药。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大吞各种补品。能不吃的药尽量不吃,能不做的手术尽量不做。要警惕把小病治成大病。三是要有精神寄托。

第三种境界叫绚丽。每个人的一生,能力有大有小,贡献有多有少,除了恶魔式的人物,都绝非一无是处。回顾起来,总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感到欣慰的事情,获得成功的时候,总是为人民、为社会、为子孙付出了辛劳,做出了奉献。人无完人,到了老年,要少想或不想那些久已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不必自己算自己的老账,弥补无计,愧疚无用,放下为好。是非功过由别人去评说,由历史去鉴定。要多想自己的好,多看自己的光彩,光芒有明有暗,也曾是人间一颗星。太阳落山之前,其晚霞之绚丽不亚于朝霞。把自己的心境营造成晚霞吧,享受自己的绚丽。

第四种境界叫深刻。老人经历得多,经验自然丰富,脑海里沉积了大量的知识和认识、概念和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考验,有的对了,有的错了,有的没有用了。如果把它们都固定起来,不肯更新,不愿改变,就不能与时代同步,成了故步自封的“老朽”,甚至落后为愚昧顽固的“遗老”。相反,人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思想成熟,应当到了摆脱人云亦云、随大流、唯书、唯上的时候。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打破自己的某些思维定式,勇于怀疑和推翻旧有的东西,要善于对经历过的一切进行反思,使思想变得深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自己活得明白,获得新的活力与动力,一方面能够给青年一代贡献些有益的东西。古今中外,特别是一些伟人、学者,正是到了晚年才正确起来,深刻起来,给人类提供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姜是老的辣”,人应当是老的有思想深度。

第五种境界叫奉献。即通常所说的发挥余热。有些老年人,身体很不错,精力还充沛,热度并不减。特别是有的脑力劳动者,完全可以不受退休年龄的限制,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即使不会再有新的建树,也可以在经验不带走、教训不丢掉、秘方不失传、真相不湮没等方面做出无可替代的奉献。还有的立下遗嘱、写下遗愿,捐献遗体、遗物、遗产,都是令人尊敬的。总之,人老以后,不要倚老卖老,无所事事,应当尽可能在奉献二字上继续做些文章。安度晚年不等于晚年虚度。

人生自古谁能不老,五种境界需要追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

做到「四忘」才能延年益寿

会忘是福,民间如是说。但是,会忘还要善忘!会忘且善...

外面境界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见解就正确...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学佛人的不同十种境界

学佛有不同十种境界,看自己是那种境界的人。十个境界...

任何境遇都是修行的对境

对方伤害你的时候,可以伤害你的身体,但是不能让他伤...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素食提升智商,高考中榜抚慰天下父母心

爱因斯坦说:吃素可以让智慧不被蒙蔽。 富兰克林说:...

如何使情绪不被环境影响

问: 我平时看了很多佛教的哲学,对四法印也有一些了...

皮草行业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动物是因为他们所穿的大衣、...

孝亲追思的清明应该这么过

4月4日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

大安法师:一天念多少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的去除妄念...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海涛法师《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1.淫欲不断,可否带业往生? 答:往生净土是佛的愿力...

供养的三大利益

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对于修学来说,主要起到有...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

慈心化嗔心

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讲讲修行佛法过程中常...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

罗伯特巴乔:没有佛教,我可能是个打铁匠

从6月13日的揭幕战开始,2014世界杯即将在这个夏天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