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位于黄石市中心城区,规划占地2002亩,校舍总面积59.69万平方米。学校襟江带湖,含山蓄水,绿茵广场、曲径小道、花坛公园、楼台亭榭、形象雕塑、书画走廊等自然人文景观错落有致,相映成辉,风光宜人,环境优美,曾被评为“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单位”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设有20个教学院,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3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5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57人,教授149人,副教授3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37人,硕士学位的564人。教师中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7人,“磁湖学者”特聘教授8人,湖北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4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 图书馆藏书190.09万册,数字资源量6557GB,图书馆实现了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开通了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省级“校园网信息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十佳优秀网站”。 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被誉为“水上莲花”,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其教学设施和功能在全国高校处于一流水平。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636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27部,发表科研论文514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检索收录728篇。学校被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和“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日本等国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 学校有学生社团近50个,建有各类实习基地近300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天地。学校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就业,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建校40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9万余人,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扎根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第一线。学校已成为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培养湖北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管理活校”五大战略,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范大学。
http://www.hbnu.edu.cn - 2014-08-12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楚头吴尾、通江达海、与省会武汉作为同城城市的人文重镇与全国宜居城市——湖北省黄冈市,是一所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均较齐全的多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隶属湖北省管辖,是拥有740万人口的黄冈市第一高等学府。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变迁;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独立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1月,与原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资源整合。历经百余年耕耘,学校现已由一所师范教育特色显著的师范类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农、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学校由南区、北区、西区三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0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70余人,博士、硕士650余人。现有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3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兼职教授。 学校现设有20个教学学院,设置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13个。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稳步推进,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学生在2011、2012、2013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连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10年荣获国家奖(其中连续8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CCTV杯”外语竞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200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长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已联合培养100多名博、硕士研究生。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批准,学校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独立招收与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生物资源研究所、不确定系统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构。 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项目40项,湖北省自科基金、社科基金项目7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含)奖励 39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 学校国际交流广泛。学校与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100 多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派遣100余人赴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200余人次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多位师生赴国外进行汉语教学。2010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项,2011年起与日本吉备国际大学合办动画本科专业,2014年起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合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学校毕业生始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在90%以上,部分院系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50%。在学校培养的历届毕业生中,一大批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黄冈中学前三任校长、黄冈所属十县市区80%以上的中学校长、副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慨地说:“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就在黄冈师范学院”。 近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农校对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4年,武冈城铁开通,把黄冈与武汉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8分钟,实现了黄冈与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与新丝绸之路的亲密牵手,黄冈与大武汉一起,同构水、陆、空一体交通大枢纽,同建中部产业、物流新兴大市场,同筑长江中游城市群,黄冈与武汉正式进入了拥抱同城新时代,为我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时空元素。 当前,全校师生正按照首届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与“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在国家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努力践行“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攀层次、上水平、创特色”的发展观和“尚师表、勇担当、秉诚朴、图自强”的黄师精神,为推进黄冈“双强双兴”战略、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进程,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省属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hgnc.net - 2014-08-12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0公里,京广铁路、京武高铁、京港澳高速、107、316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1943年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大学、武师孝感分院、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孝感学院几个阶段,先后有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农孝感分院)和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迄今已有71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园湖光潋滟,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近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过亿元,建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20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80万册),期刊2000余种,开通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六大电子图书资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为湖北省优秀期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2年跻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行列,“中华孝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 学校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改革。坚持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实行多层次、面向社会和国内外开放办学。现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体育学院等15个教学学院。举办一所独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各类注册在籍学生25000人(含新技术学院学生)。 学校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自2009年以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先后在学校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还与孝感市人民政府签署《孝感市支持孝感学院发展框架协议书》,共建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广水市等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英国、美国等国10余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全日制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招收十余国家外国留学生,一批外籍留学生已入校就读。 学校学科门类较齐全,专业特色初显。现建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光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在建硕士点学科;植物学、有机化学、光学工程、教育学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作物学、材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开设6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0大学科门类。实行专业建设首席负责制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园艺等专业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材料化学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初步建立了工程特色初显,理、工、农结合,文、经、教、管、法、艺、医多学科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70人,其中专任教师1010人,获博士及硕士学位教师870人,高级职称教师427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科研创新团队8个,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名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23人。聘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美国两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为代表的著名专家学者90人为兼职(客座)教授。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专家来校任教,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学习、工作和讲学。 学校各类平台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支撑能力。现建有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筑防水材料研发中心等11个省级平台。建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电工电子、化学基础课、计算机、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47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1个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验平台与开放创新实践基地,148个协议专业实习基地。一批平台直接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了10余万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近些年来学生考研上线率一直稳定在17%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在湖北省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智能模型车、艺术设计等一些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立足地方,凸显特色;尊学崇术,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六大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连续六届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当前,学校正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弘扬大学精神,努力培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向着一所建设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的目标奋进。
http://www.hbeu.cn - 2014-08-1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文学、理学等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前身是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建校80多年来,培养了近15万名优秀毕业生,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核心区,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718亩,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18万册。学校设17个二级学院,开办45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另外,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等省级教师培训、研究和管理机构设在学校,在服务、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现有教师88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3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4人,38人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聘为博、硕士生导师。外聘教授5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1人、“楚天学者”5人、“彩虹学者”2人。 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取得4122项科研成果,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87篇、EI收录论文171篇、核心期刊论文812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译)著、教材290部;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社科奖2项,省厅以上课题302项,专利授权8项。学校主办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班主任之友》、《语数外学习》、《当代经济》等期刊在国内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经济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行知实验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8个、就业创业实践基地63个,与省内中小学合作共建7所教师发展学校,建立美术设计、机器人设计与智能控制、环保节能等7个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全国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化学实验竞赛以及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专科、本科和硕博培养的国际合作办学格局,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社会实践项目或短期实习。学校是省教育厅指定的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派出高校,是国家汉办的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海外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学校将秉承“学高、身正、诚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正己达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努力建设具有同类学校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
http://www.hue.edu.cn - 2014-08-12湖北经济学院
学校概况: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美丽的校园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办学规模: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在校学生1.6万人。 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改革活校战略,努力将我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经济学系、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统计学院、电子工程系、体育系、管理技术学院等14院3系1部共18个教学单位;开办了50个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设有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水事研究中心、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控评估中心、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湖北县域经济研究院等24个教研、科研机构。学校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充满活力、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6人,其中:“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4人、主讲教授1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1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人,教授85人、副教授272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崭露头角。 教学实践:以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通过举办实验班、特色班,探索大众化教育格局下精英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探索专业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点、6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立项建设硕士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5个省级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1个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专业,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个,建有金融投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各类专业实验室50个,教学实践和实习就业基地158个。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科学研究:建校10年来,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7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86项。教师在各类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8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3项。获批 6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获批6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交流合作:与法国格勒诺贝尔第二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开展专科合作办学,2013年本科招生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专科招生专业为金融管理与实务和会计(注册会计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英、美、法、日等国家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2+2”、“3+1”等本科交换项目以及“4+2”、“3+1+2”等硕士预科项目。
http://www.hbue.edu.cn - 2014-08-12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是湖北省唯一的省属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也是全国最早开办本科学历教育的两所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之一。学院创办于1949年6月,1955年被公安部确定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武汉分院”,承担全国部分公安干警的培训工作。1976年6月,学院以“湖北省公安学校”的名称率先招收优秀知识青年进行中专学历教育。1984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省公安专科学校。1997—2001年间,分别与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联合开展本科教育。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湖北警官学院,开展公安本科学历教育。2005年4月,在全国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中率先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9月,被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7月,获批开展双学士学位培养工作。在64年的建设发展中,学院立足公安、面向政法、服务社会,坚持高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并重融合的办学特色,培养输送学历教育人才3万余人,培训公安民警、政法干警8万余人(次),为维护湖北政治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校区4个,校园面积1248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3151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800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93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1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或学位教师162人,其中“湖北名师(高等学校)”1人,首届“湖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学院“升本”以来,先后聘请知名专家学者26人为兼职教授,高、中级警官60余人为实战教官。“升本”时核定本科招生规模4000人,现实际在校生4503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47人、专科生152人,“招改”试点[[i]]学生259人,全日制自考助学生1745人。 学院内设处级机构28个,包括9个教学部门、2个教辅部门和17个党政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分别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侦查系、治安管理系、信息技术系、警察临战学系、法律系、公共基础课教学部、警体部、国际警务教学部等系部组成,教辅部门包括实验中心和图书馆。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法学为基础,以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为主干,理、工、管、文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体系。开设有侦查学、治安学、治安学(警察临战方向)、刑事科学技术、警务指挥与战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网络侦查方向)、法学、法学(司法鉴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消防工程、英语(国际警务方向)等13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及13个普通专科专业。先后有诉讼法学、公安学省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行政管理湖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点,电子数据取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建有侦查学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治安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建成《侦查学》、《治安学》国家精品课程,《预审学》、《网络安全》、《公安学基础理论》、《刑事诉讼法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警察临战学》、《侦查措施与策略》7门湖北省精品课程。诉讼法学、侦查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创建了《警察临战学》、《网络侦查》、《国际警务》、《警察廉政概论》、《警察史》、《警务心理学》等一批新型公安专业课程。
http://www.hbpa.edu.cn - 2014-08-12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95个本科专业,2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教授900余人,副教授12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6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3人、讲座教授3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4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40万名高级人才。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有约300批、1500余人次的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我校任教、合作科研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http://www.hust.edu.cn - 2014-08-12张家港市乘丰铝管厂
张家港市乘丰铝管厂始建于1991年,在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情况下,为满足建筑铝金型材及装饰型材的需求,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专业生产铝管、铝合金型材、铝龙骨、烤漆龙骨为主的生产厂家。 工厂地处新兴的工业港口城市——张家港市,北临长江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口和张家港保税区,南接苏、锡、常、沪宁线,东边2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运输便捷。 我厂一贯重视产品质量,严格管理和控制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质量。把“以优质求发展,为社会创造效益,为企业创造效益”作为不断发展的战略目标,按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设计生产,并引用国际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结合工厂在质量管理工作上的经验,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制定了相应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配置了现代先进的检测手段,产品质量保持稳定,新产品不断开发,产品供应国家较磊的工程项目和外资工程项目。 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开拓创新,求实进取的宗旨,继续发展和扩大产品,增加市场品种,愿与国内外用户真诚合作,热忱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工厂与您共图发展。
http://www.zjgcflg.com - 2014-08-12张家港市永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永佳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销售及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为一体的专业性企业。公司以多年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为基础,并广泛吸收和消化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专业制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型饮料机械。竭诚向广大新、老用户提供:纯净水、矿泉水、果汁饮料、乳酸饮料、含汽饮料及酒类、调味品和浓浆饮料等、自动冲洗、灌装、封口生产流水线;成套水处理设备及桶装饮用水自 动冲洗、灌装、封口生产流水线。并可根据用户的特殊情况,制造适 合客户不同生产条件和能力范围的饮料设备。 公司座落在全国文明典型城市—江苏张家港市,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拥有一支较高水准的专职开发、设计队伍。企业一向以技术领先一步、开发别具一格,服务超人一等而取胜。并通过了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的认证,雄厚的经济 实力及扎实的人才队伍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还可为客户定制各种异型瓶灌装生产线。 选购本公司产品,请认准“永佳机械”商标!
http://www.zjgyongjia.com - 2014-08-12青岛恒丰茂工贸有限公司
青岛恒丰茂工贸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市高新区北侧,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占地18亩,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现有630KVA变压器一台,高速4连冷拔机,高速调直机,自动焊网机,智能弯箍机,专用马镫成型、焊接机等多部钢筋加工专用机械。 主要产品: 冷拔丝系列:∮3mm-∮8mm各种规格冷拔丝 钢筋弯箍: 根据尺寸加工≤∮12mm各种形状,规格钢筋套 马镫系列:加工高度 40mm-120mm, 长度800mm-1600mm 焊网系列: 网宽范围1000mm-2500mm 网长1000mm-6000mm 横向网孔间距 ≥50(可调整) 纵向网孔间距≥50(以50mm递增) 横、纵向钢筋直径3mm-10mm 用途: 钢筋网又名钢筋焊接网,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如多层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楼板、屋面承重,地暖、屋面防裂)高架桥及桥面铺装、软基路段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飞机场跑道、地铁隧道、水利、防洪设施,崩塌防护、饲养、畜牧防护网等。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定尺生产。 我公司用一流快捷的服务,优质的产品,为您在工程施工中,减少用工工时,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省原材料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http://www.hengfengmao.com - 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