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29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2004年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校园环境秀丽,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园林式学校。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教育品牌创新峰会上,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荣获“2012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称号。 学院设有石油资源系、机械系、化学工程系、城市建设系、信息系、管理系、外语系、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实验实训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石油新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22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8600人。 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室82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83个,图书馆藏书358.5万册。在学院授课的专任教师45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4.8%,其中教授85人,博士35人,并聘有美、英等国家的专职外籍教师。 学院注重特色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006年申请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对学院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校企合作、体育教学、学生实践、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取得了理论与实践成果双丰收,《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3年又申报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时申报获批8个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对特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2012年省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估中,学院取得了20个本科专业全部通过、没有任何限定条件完全通过、专家评审投票全票通过的“三全”圆满成果。近四年来,学院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平均达到90%以上。2009、2010、2011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7%、8%、13%,2012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达18.5%,位居全省同类高校之首。

    http://gcxy.yangtzeu.edu.cn - 2014-08-16
  •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02年7月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重新审批确认,为全国首批确认的124所(其中新疆2所)独立学院之一,是实施本科层次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 1、办学宗旨 学院不断加强条件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求实创新,凝练特色,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管理和发展的有效方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教学质量看做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关心、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才。 2、办学定位 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办学实际、运行机制、学科专业特色和自身发展潜力,确立了学院发展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服务面向定位,努力将学院建成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学设施、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较高办学水平、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的综合性独立学院。 3、教学环境 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农大东路110号,教学环境优雅,设施设备齐全,为学生学习、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院现拥有设备先进、条件优良的各类专业实验室、信息化教室、图书阅览中心等,并创建乌鲁木齐市高校首家全自动录播教室,共计6029个座位;现有教学仪器设备2943.3万元,图书40.12万册。多年来,学院通过积极联络协调,与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建立了55个条件较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立志”的院训,弘扬“团结,拼搏,传承,创新”的院风,树立“敬业,博学,耐心,宽容”的教风和“学以致用”的学风。 4、管理体系 学院设有生物学学部、信息与工学学部、经济与商业学部、管理与法律学部、语言文学与教育学学部等5个专业学部,下设生物科学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语言文学系等5个系,并设党政办公室、教务管理部、学生工作部等10个主要管理机构。设有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土建类、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机械类等6个专业大类,共计2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管、文、医等7个学科门类。在新疆独立学院中设置专业种类最多,学科门类最广。聘任校内外教师474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兼职教师393人。教师总数中教授70人,副教授167人,具有博士学位61人,硕士学位256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队伍,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自主研发、引进和运用了各类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党建和学生工作。多年来,学院形成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5、教学特色 学院成立以来,以“独立地组织实施教学”为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教学特色。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和选修制,促进文理交融;实施“按大类设置通识平台,按专业拓展特色教育”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尊重学生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自主研发“课外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组织课外“网络学习和阅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有效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6、科研创新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独立学院“十一五”国家课题 1项,省部级项目15项,组织开展学院教研项目13项,公开发表论文111篇(其中教研论文33篇),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市级、区级和省部级奖。多年来,学院自主研发和不断修改完善的“课外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学中实际运用8年,有效实现了学生课外网络学习时间、内容的监控和成绩评定,收到良好的网络教学效果,受到上级单位和兄弟院校好评。近年来,学院机电工程系自主研发了嵌入式系统应用平台,可实现对LED(大小为16cm×8cm的双基色点阵)、LCD(全彩)、通信及语音模块的控制和开发;自主研发的“预约系统”,实现了“电子阅览室预约管理”,并使建筑工程系“PKPM(建筑结构)实验室”建立为无人监管的“开放实验室”。“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的创新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做出有益的尝试。这一系列创新研究工作实现了我院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突破。 7、奖励资助 学院建立和完善奖励资助体系,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科技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奖励金,设立了“国家助学金”、“新疆助学金”、“中粮助学金”、“共青团助困金”及“勤工助学岗位”,为全体学生设立了“医疗补助金”、“伙食补贴”等。近四年,累计奖助金额达2345.87万元。 8、培养质量 学院面向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4860人。多年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近五年,学生毕业率97.1%,学位授予率90.4%,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率42.2%,国家及行业类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83.3%。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0.27%,高于全疆本科院校平均就业率11.46个百分点。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4.41%,位居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之首(新人社函[2012]84号)。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逐步提升,创建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http://www.xjstc.net.cn - 2014-08-16
  •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传媒类本科高校。学校发扬华中师范大学百年名校的优良教育传统,凝炼践行人本、博雅、创新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传媒文化与科技教育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学校。 学校座落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区,东临凤凰台,西傍汤逊湖,首期占地320亩,二期规划占地5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有与现代传媒教育相适应的系列演播厅、观片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中心、动画与数字技术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数字语音室、各类专业机房及音乐舞蹈与表演等专业教学设施,还建有影视技术、信息工程、电信、物理、电子商务等30余个教学实验室,湖北卫视在校内建立了拍摄基地,武汉广播电视总台、东风电视台等20多家省市级及大型企业媒体与我校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为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目前设有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传媒技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8个学院和1个公共课部,已开办文、管、工、艺等多个学科门类的24个本科专业,并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增设了多个本科专业培养方向。2013年我校“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获批为湖北省高校该学科唯一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超过70%,尤其是拥有一批来自传媒业界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任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保障。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校成立了就业岗前培训机构,建立了学生创业基地近20个,实习与就业基地200余个,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管理及传媒技术类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就业有保障。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推荐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校深造;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成绩合格者可直升印度知名大学韦洛尔理工大学、班加罗尔大学深造。 据不完全统计,建校九年来,我校教师、学生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等多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国际性赛事奖项40余人次、全国性赛事奖项180余人次、省市级赛事奖项300多人次。在2008年中国教育盛典上,我校被评为“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2009年10月,我校在第二届“中国传媒发展论坛”上荣获“2009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称号;同年底,我校动画学院被评为“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优秀本科院校”。2010年7月,在全国独立学院表彰大会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0年峰会上,我校被评选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近年,我校均有许多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选择出国留学读研的毕业生也逐年递增。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特色不断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http://www.whmc.edu.cn - 2014-08-16
  •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学院建立: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是由百年名校武汉大学申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狮子山麓、野芷湖畔。即将竣工、可容纳万人规模的新校园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山风景区,带碧水,襟远山,林木葱茏,环境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近万人。 学科专业:学院依托武汉大学优势学科,坚持“整体规划、发展内涵、凸显品牌、凝练特色”的基本原则,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设英语系、新闻系、信息管理系、经济与管理学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系、公共课部等8个系(部);开办23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逐步形成了以管理学专业为主体,以工科专业为应用特色,注重发展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的学科专业体系。 师资队伍: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兼职教师5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人数的39.2%;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的占86.6%。拥有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全国电子竞赛委员会责任专家、湖北省“两课”专家组负责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津贴等专家学者30人。 办学优势:武汉大学作为举办方,为珞珈学院的快速发展和高品质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各系主任由在武汉大学长期任教、管理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导担任。 专业主干课程由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及正、副教授主讲。 武汉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图书馆、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向珞珈学院学生开放。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为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指导,我院学生报考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达到武汉大学初试分数线,优先录取。 我院学生可参加武汉大学党团评优评先和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在校生可选修武大课程,攻读武汉大学双学位。 学院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联合开展专业硕士教育试点,优秀本科生可优先推荐。 毕业生可优先进入武汉当代科技集团下属旅游、制药、金融证券、教育、纺织、地产等产业公司实习就业。 教学管理:学院坚持专家治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颁发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本、专科毕业证书;本科学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举办“国贸+英语”、“会计+计算机”等实验班,学生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双学位证书。与百度集团联合开设“网络营销特色班”、与天风证券公司联合开办“天风证券班”。 学生管理: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学生管理独具特色;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甘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校园安定和谐。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学院目前有英语协会、书画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参与覆盖面为100%,逐步形成了“珞珈讲坛” (每月邀请社会名家、专家学者举行人文科技讲座)、 “科技文化学习活动月”、“金秋文化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品牌活动。我院大学生合唱团参加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荣获合唱比赛一等奖,获武汉大学“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比赛”一等奖。 学业资助: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珞珈奖学金、珞珈助学金、天风奖学金和一定数量的勤工俭学岗位,并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013年学院奖助覆盖率为28%。 学院设立新生奖学金,对报考我院的高分考生给予3000-10000元的奖励。 对报考我院的高分考生,学院确保推荐攻读武汉大学双学位(在同类院校中独一无二)。 新生入学后,可根据个人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享有3次转专业机会。 人才培养:办学以来,学院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目前,学院共有1000多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8名学生获国家专利,5名学生出版学术专著。其中2013年,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信息技术应用大赛、软件设计大赛、英语翻译大赛、辩论赛中共有200多名学生获国家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其中国家一等奖11人,国家二等奖12人,国家三等奖14人,省一等奖15人。计科系组建的3支代表队与全国600多所高校的5263支代表队同台竞技,一举夺得3项全国二等奖。电信系组建的11支代表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夺得1个全国一等奖、1个省一等奖、3个省二等奖、6个省三等奖,为我院参加该项目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获奖等级和获奖人数位列湖北省65所参赛高校的第8位,连续4年位居省内独立学院之首。 2013年,全院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平均通过率均超过65%,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62.7%,远远超出全国高校51.4%的平均通过率,高于绝大部分二本院校,专业英语八级考试通过率为34.55%,高于全国独立学院27.36%的平均水平,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2010年以来,共有600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通过率位居同类高校前列;近千名本科毕业生获得武汉大学双学位证书。 学院积极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30多个实习就业基地,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人才培养。 2010年以来,学院毕业生的毕业率达到98%,学位授予率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0%,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科学研究: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开展教研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60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对于申请校级及以上部门教研科研项目并获批立项的教师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办学声誉:学院自创办以来,新生录取分数逐年上升,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2012年在全国320所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18位,2013年全国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中位列湖北省独立学院第二位。 2013年12月,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入选2014“中国知名独立学院”,位列全国第26位,湖北省第4位(湖北省共有13所独立学院入选100强)。 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联系,不断扩大交流合作关系,努力提升学院办学品位,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拓展新渠道。 “百年名校绽新蕊、鸳飞鱼跃兴方遒”。珞珈学院将充分发挥新机制的优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http://www.luojia-whu.cn - 2014-08-16
  • 荆州教育学院

    荆州教育学院

    荆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71年,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高等专科学校。学院位于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占地面积200余亩,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学院按现代化标准建有行政楼、教学楼、艺术楼、培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习车间等功能用房,配备了国家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雅致。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系、中文系、外语系、计算机科学系、体育系、艺术系、管理科学系、信息工程系、中专部等9个教学系、部,共开设17个专业,21个专业方向,涵盖文、教、理、工、管、经等6个学科门类。并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网络教育荆州教育学院学习中心。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56人,讲师73人,外藉教师2人。随着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在各类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7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承担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1项。 学院建有微格教室、多媒体试听教室、数码钢琴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演艺大厅;配备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教室和80间钢琴训练房;配备有数字语音、网络教育技术、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电子电工技术、电工电拖、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珠宝加工等11个实训实验室及12间机电房;配有电脑1000余台。并与市内外重点幼儿园、工厂企业和星级酒店,建立了与专业学习配套的实训中心和校外学习基地。院图书馆共有藏书2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000余种。 学院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作为办学的重要抓手,一直重视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长期坚持举办“校园百家讲坛”、“毕业生汇报演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学前教育五项全能竞赛”、“红五月艺术节”、 “校园之星评选”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致力于不断充实学生业余生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认知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并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奖、贷、勤、补、减”助学机制,完善了资助保障体系,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建校四十多年来,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改革促进步,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建设日益加强,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生。近年来,以98%的一次性就业率、100%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赢得了社会赞誉,并在“湖北微笑大使”选拔赛、湖北大学生计算机技术大赛、湖北大专学生英语应用技能考核、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不断取得骄人成绩。另外,荆州市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荆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荆州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荆州市电化教育馆设在我院,学院为全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训和“人本立校、品牌兴校、特色强校、文化融校、法规治校、经营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两多一全”和“一主两翼”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以高质量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适用性人才而努力奋斗。 荆州教育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报考!

    http://www.jz100.net - 2014-08-16
  • 新疆教育学院

    新疆教育学院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专门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普通师范院校。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的新疆师范学堂。1989年,原新疆广播电视师范大学并入新疆教育学院。2003年,原新疆工业技术学校并入新疆教育学院。2012年3月,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挂牌,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2月,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承担新疆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 学校坐落在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红山脚下,是市级“花园式单位”。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5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61.2万余册,固定资产达3.08亿元。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专业实验室等公共服务体系。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13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5000余人。 学校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素有“新疆中小学教师的摇篮”的美誉。建院30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励志,笃学尚行”的校训,形成了“好学,力行,和谐,知耻”的优良校风,为新疆输送了以教师为主的各类人才8万余人,培训中小学教师17万多人次,毕业生遍布天山南北,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新疆基础教育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双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人文学院、数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科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和继续教育学院14个学院(部)。办有44个普通专科专业,专业涵盖教育、文、理、法、工、历史、管理等学科门类;办有成人本专科,自治区级两年制双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地州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等各类短训班。办有享誉天山南北的实验小学和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并屡次在国内获大奖的新疆教师合唱团。 学校现有教职工979人(含实验小学),专任教师63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自治区优秀教师、高校教学成果奖、高校教学工作重大贡献者奖等。聘有近百名学前、中小学一线专家、名师为我院兼职教师。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顺利走向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基础教育、双语教育优势研究领域,拥有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等13个科研机构。“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90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40余部。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的号召,近年学校坚持走“错位发展,特色立校”的发展道路,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做强教师教育,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措施,重点打造新疆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教育品牌。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新疆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中心,是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新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考核中心和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校长)国家级教育基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学校正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院校而努力奋斗。

    http://www.xjei.cn - 2014-08-16
  •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拥有单独招生资质的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前身“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始建于1903年。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学院早期教师的杰出代表,培养了革命先烈毛泽覃、国家领导人王首道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   学院占地面积2070亩,分两区一场,即东湖校区、马坡岭校区、产学研示范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图书馆2座,带400米标准跑道的足球运动场2个,新落成的建筑面积8500平米的大型体育馆1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场地30多个,各类实验实训场所92个,教学和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完备。现有教职工935人,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172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8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主持省级以上各类课题214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全国农业丰收奖2项,专利55项。   学院设植物科技系(植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系(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系(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及自动化系(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车辆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现代管理工程系(现代管理工程学院)、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人文科学学院)、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十院(系)两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开设农林、制造、车辆、财经、商贸、食品、人文、电子信息八大类共43个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精品专业4个、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实训(教师培训)基地5个。    学院与隆平高科、新五丰、三一重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长沙都市花乡、动物医院、百通机电公司、机电驾校、机动车检测中心、食品检测中心、现代农机产品展示推广中心等7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400多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藤本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拥有“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芙蓉区大学生创业辅导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是解放军直招士官定点院校和“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组建和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办好专业、融入企业、服务农业,走产学研深度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道路。近几年,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优秀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获全国一等奖十多项,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对学院的改革发展均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现。当前,正在努力建设一流职院,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建立一流机制,争创一流业绩,朝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http://www.hnbemc.com - 2014-08-15
  •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前身为浏阳外国语进修学院,始创于1993年,2006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中南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外国语职业学院,也是中南地区小语种最齐全的外国语职业学院。学校现为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长沙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了“支持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创办成与国际接轨的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   学校位于长株潭“四化两型”建设发展核心区域——长沙市雨花区,现有长沙和浏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9.36万㎡,建筑面积15.5万㎡,固定资产总值1.4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70万元,馆藏纸质及电子图书36.39万册,拥有全国唯一的教育卫星网台,承办了湖南省民办教育网站。设有多语学院、英语学院、涉外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公共课部等教学院及基础课部,开设了19个专业。拥有47个校内实训室,建立了5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适应发展需要,学校已新征建设用地685亩并启动新校区建设,2015年,一座“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式校园”将成为三湘大地的璀璨明珠。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由教学名师、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为引领,“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能手为主体,具有“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68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外籍教师2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30人,占 20.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4人,占43.8%,“双师型”教师83人,占56.8%,形成了一支数量较充足、结构较合理、素质较优良的专任教师队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重点教学团队,陈爱平、罗小玲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周新云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技术研究,近三年,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研究1项,省级课题16项;获得省级奖励40余项;开发校本教材26 ,教师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和教改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日益扩大。   学校将服务市场需求、服务学生成才、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在时代的脉动和市场的心跳中坚持走特色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独具优势的办学特色。 一、打造了极具竞争优势的专业品牌   学校坚持外语应用类专业与商贸服务类专业齐头并进、互融兼通的专业建设思路。设有商务英语、应用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阿拉伯语、应用葡萄牙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应用韩语9个外语类专业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文秘、旅游英语、会展策划10个商贸服务类专业,形成了多语言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小语种专业已经成为我省高职教育的知名品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日语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精品专业,“湖湘旅游文化”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创新了适应文科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多语言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格为“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即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语言技能+专业技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构建了“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课程体系突出“岗、证、课一体融通”。灵活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导、练、研结合”。与五十余所国外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通过学分互认合作模块、语言研修合作模块、带薪实习合作模块,形成了“学生国际合作培养”模式。 三、创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五步骤四中心”全程覆盖式实践教学体系,“五步骤”是指:职业认知实训、语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情景模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中心”是指:语言技能实训中心、专业技能实训中心、人文素养培育中心、情景模拟实训中心,校内共有47个专业实训室;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以及翻译文化传播公司等3个生产型实训公司。正在建设的“涉外服务仿真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52个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了由4大区域板块、7类职业方向和3种出国实习形式构成的“47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四、建立了立体多元的学生就业网络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上海建立了“华东办事处”,专职负责上海、江浙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就业市场开发;学校与60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学生就业基地,每年可为毕业生提供7000多个就业岗位。近三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平均为94.6%,职业资格取证率均在82%以上;外语等级过关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在全国、全省高职高专日语、英语等技能竞赛中,获得包括5项国家级奖项在内的22项奖励,学生就饿优势明显。建校以来,建校以来,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近千人在国外就业。学校多次获评“湖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就业先进单位”,在近年来的湖南省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考评中获评“优秀”。 五、形成了“东西交融、互动合作”的国际交流模式   学校注重办学国际化,与美国劳伦学院、美国达拉斯浸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金融管理学院、日本京都信息情报大学、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德国欧福应用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等四十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为主体内容的国际合作办学关系。与与美国劳伦学院合作建立了“中国服务中心”,与智利贝纳多.奥希金斯大学合作筹建了“亚洲留学服务中心”,与德国欧福大学、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加拿大阿尔哥玛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学生分段培养模式。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国际夏令营”、假期带薪实习、国外高校短期教育等体验式教学活动,全面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职业发展能力。 学校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非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形成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国际合作交流一体化办学格局,发展成为了我省小语种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心。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办学经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温家宝、李长春等亲临学校“长沙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视察,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相关厅、局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办学。学校获得了“湖南省社会力量办学质量优良学院”、“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办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50多项殊荣。 近三年来,《湖南日报》、《潇湘晨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我校办学动态和办学成果的新闻100余篇。

    http://www.hnflc.cn - 2014-08-15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和留学生资格。学校位于湖南湘中新城娄底,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全国最适宜人口居住的园林式城市之一。 校园占地面积6936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174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38.08万元,有馆藏图书112.71万册,电子图书188万多种,中外电子期刊40705种,中外纸质期刊1483种,电子期刊数据库6个,特色专题数据库23个。 学校设政治与法律系、中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教育科学系、音乐系、美术系、数学与计量经济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机电工程系、化学与材料科学系、信息科学与工程系、体育科学系、生命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6个教学系、部、学院,本科专业44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 省级示范实验室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6个、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77个, 教育部大学生龙狮培训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 现有教职工1148人,其中专任教师746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2人、副高职称18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56人,硕士510人,外籍教师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教授受聘担任我校名誉校长,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7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1人。有1名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学校设有18个研究所,2004年升本以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2部,主参编教材80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802篇,其中CSSCI论文461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9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40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各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等8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7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曾国藩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1447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9人)。近5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4项,省级奖项252项;在武术、龙狮、定向越野等体育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4项;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美国数学建模竞赛获二等奖2个,电子设计赛获国家一等奖1个,英语演讲比赛获省一等奖6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2011年,在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2012年,在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参赛的8个项目全部获奖,获2金2银4铜,获奖等次、数量均位列全省二本院校首位。2010、2011、2012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6.3%、97%、98%,在同类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学校先后同美国、英国、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学校积极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管理,狠抓内涵发展,先后荣获“娄底市十大品牌”、“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党建评估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湖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助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平安单位”、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http://www.hnrku.net.cn - 2014-08-15
  • 湘南学院

    湘南学院

    湘南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2013年5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新办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历史起始于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肖地楚研究员,校长曹石珠教授。 学校位于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的湖南“南大门”——郴州市,分两个校区办学,主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王仙岭生态公园东麓,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交通十分便捷,前临宽阔笔直的郴州大道,西接京珠高速、武广高铁、107国道,北上长沙、南下广州最快仅1小时行程。校园占地面积1463亩,总建筑面积67.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5亿元(不含附属医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4万册。 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系)、2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国际教育学院、1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3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医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有教育部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研室6个,所获本科教学与改革质量工程项目数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45人,博士和硕士496人,在读博士、硕士22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徐特立教育奖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工程人选12人,二级教授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7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省级教学奉献奖2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另有外聘教师290人。有客座教授60人,其中湖南大学姚守拙院士、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中国科学院袁亚湘院士、周向宇院士等知名专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有校级科研机构21个,市级研发中心3个。近年来,学校立项科研项目总数15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98项,地厅级(含校级)以及横向项目1169项;发表学术论文6055篇,其中SCI、EI、ISTP、SSCI等收录288篇,出版著作56部,主编教材74部,参编教材174部;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专利8项,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50余项。 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开放办学,相继聘请海外名师4人,先后与台湾师范大学、美国佛罗斯堡州立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韩国亚洲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加拿大创智学院、肯尼亚大学、奥克兰商学院等2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级交流合作关系。派遣多批应届本科毕业生赴国外开展对外汉语教学。2013年,学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预防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将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生。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社团百舸争流,学科竞赛人才辈出,教育教学精益求精。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获国家级团体奖13项、省级团体奖50余项、省级个人奖200余项。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进入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赛全国16强,其中一次进入全国八强、排名第五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82%,是“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学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了教职工联系学生的制度,健全了“奖、助、贷、补、免”的学生资助体系,有省级标准化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建有功能齐全的学生活动场所。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816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712人。 面向未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创新、笃行”的校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内涵发展、提升质量,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着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努力朝着把“湘南学院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奋力迈进!

    http://www.xnu.edu.cn - 2014-08-15

时间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