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苦乐都随缘

2012/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逆境人人都不可避免。

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痛苦,都在反映着过去我们所造的恶业,如果能认知这一点,那么,每当我们遭遇痛苦和困难时,就不会把它们看成失败或灾祸,也不会看成一种处罚而怨天尤人;而是把痛苦看成过去业报的结果,正如谚语所说:“痛苦是扫除一切恶业的扫把。”我们甚至还应该感谢一个恶业正要结束。

对于念佛人来说,困苦和忧患正是生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之心的逆增上缘,若没有逆境的逼迫,如何能发愿往生西方净土?

在过度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不可能隐居深山,但也不可以全然被世间的杂务所缠缚,对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要避免沉溺于五欲六尘的生活享受之中,避免让外界的活动过分地分散自己,应尽量让生活越来越简单。

我们来此世间,只是匆匆过客而已,暂时寄住在此生和此身,这副肉身连同一切身外之物,就像行李一样,终无一物为我所有,一切皆随因缘而来,一切将随因缘而去,我们只是暂时代为保管而已。如果我们像往常那样继续埋头执着于物欲的追逐和外在环境的改善,那就会失去人生目标,六神无主。试想,出门旅游,有谁愿意带着沉重的行李?而住进旅店的人,如果他神态正常的话,会重新装修房间吗?

与佛法的真实利益相比,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何其虚幻不实!念佛人领受诸佛菩萨的呵护,因此绝不会再羡慕世人的荣华,无论他生活状况是贫是富,决定常怀珍惜和感恩之心,愉快的面对社会,不再沉迷于批评和审视别人,世事在他心中也不再灰暗,平淡的日子也很快乐,粗茶淡饭也很甘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

正视痛苦,才是迈向快乐的第一步

倘若将人生的一生分成十份,不称心之时会占几份呢?古...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学佛不宜执一废百 消业除障应先忏悔

恶法会障碍我们,善法有时也会障碍我们。这是因为如果...

一天是一生时光的缩影

一辈子到底是多长?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还是一百...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传喜法师:初学佛从何学起

问: 我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因为我刚接触佛法,不知从...

通过尿液看健康

尿液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尿液同时也是健康状况...

烟供是累积资粮的殊胜法门

在一个城市里,如果有一个人能如理如法的进行烟供,那...

《宗镜录》之法师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师略有十种过: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

李圆净居士:护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古人昭示...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