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随顺世缘减烦恼

明一法师  201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少烦恼》,讲了我们如果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话,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把很多烦恼当成了处理品,就不会把烦恼当成宝贝。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好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这样我们随顺起世缘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不知道要感恩、要包容、要奉献。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不管你有多么地能干,不管你有多大的财富……你必然要依靠别人一起存在。这就是佛教讲的缘起性空,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都是互相依存的。

所以,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大家想想看,全世界一个人都没有,就剩我一个人,你说我还能存在吗?

肯定不能。每个人都这样来反问一下自己,没有全人类的人,只有天下老子第一,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哪里有第一呢?所以,我们要时时感恩所有的人,因为所有人的存在,为一个人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所有所有的一切,包括一个人的生命在内。

如此说来,我们要不要感恩呢?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自他关系当中出现的矛盾,心态自然会平和下来,自然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奉献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所有的事,面对一切众生,面对宇宙大地。知道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慢慢就能契入僧肇大师所说的:“万物与我一体”。

人类的存在与整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分不开,而且是要协调和谐的存在,只有和谐的存在,人类才能生存;一旦出现不和谐,人类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因为人的生存受到条件的制约,生存环境改变了,生存就成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感恩,如果没有宇宙大地所有一切和谐的存在,我们的生命也不可能存在。

比如我们常提的环保意识,能够把环保意识提高到感恩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提高到人类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和所有的众生——有情、无情的存在分不开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来做环保工作,自觉地来保护生态的平衡。

佛教里有一个观念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最高的环保意识。有情和无情都在法界当中,这一法界只有有情不称其为法界,只有无情当然也不能称为法界,只有情与无情同时平衡的存在,这个大智慧才能圆满;如果不能平衡的存在,就圆满不了。

这样一来,我们的心就容易平衡。我们抱着感恩、包容、奉献的精神去做事情,我们就容易契入无为的心态。不管事情做的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我们就会开心,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欢乐。这就是佛教无为法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生活处处是真实的,处处是光明的,处处是清净的,处处是神圣的,处处是有意义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以一颗无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去发现、去认同、去领受、去创造。能够安住当下了,不论平常还是吃茶,处处无非佛法,真所谓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否则只有怨天尤人,愁眉苦脸地孤独生活在这个世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人之所以烦恼,只因常好为人师

大慧,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 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业障和烦恼该如何消

问: 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东西?该如何消除? 慧律法...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问: 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

李嘉诚给儿子的财富真经

李嘉诚吐露了他的成功之道:对重大趋势要有悟性,方能...

你为什么不快乐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

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不管是念佛法门也好,乃至读诵大乘也好,禅定也好,随...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

莲师说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

人的十二种病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随恶人言是病。2、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