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之所以烦恼,只因常好为人师

慧律法师  2020/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之所以烦恼,只因常好为人师

“大慧”,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所有”,离一切相,离言说相,“觉”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现量”,已“离”于有无“二”边邪见“妄想”,是故“诸菩萨摩诃萨”皆“依于义”,而“不依”于“文字”言说,说而无说,如是听受圣教,如是教化众生。

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众生会依于文字呢?就是诤论,诤论的人就是依于文字,忘记了本空的涅槃妙性,所以除非你要让外道心服口服,要不然要避免这些辩论的陷阱。什么是真正的依于义的人呢?是很有修养、很有包容,佛的心就是他的心,这是契入的人,所以真正证量的圣人,有真正的德行,真正无诤,达到空相平等的心,并不会说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

所以圣人的身上会散发一种柔软心、慈悲心、平等心、喜舍心,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那个氛围。如果只是在语言文字里面,他看起来懂得很多,可是他那个刚强的那种排外性,就不与佛陀的德行相应。

所以因此降伏自我,做一个慈悲喜舍很有德行的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是法不在语言里面,因此从这些角度来讲,佛法是降伏自我,做一个真正解脱和很有德行的一个修行人。

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不要去管别人的是非恩怨,也不要说:唉呀!我去搅乱一个团体,这不是一个修行人,所以真正体悟圣道的人,他的本身个人他会融入这个团体,而不是说在这个团体里面凸显自己。

人之所以烦恼,常好为人师,也就是说这个人为什么会活得很辛苦跟烦恼呢?什么都想当人家的老师,自己本身也没有那个能耐和那个知识、或者是学问、或者是般若智慧,都没有。

因此我们还是学一个……谦虚是智慧的开始,因此谦卑可以让你安稳地过一辈子,至少你有回旋的空间啊。狂妄则与圣道绝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怨害之起 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佛说解忧经

稽首归依正等觉  能度无边大苦海  恒以甘露润群生...

功德越大的人越低调

得到别人恭敬和供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飘飘...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

达真堪布:不要以佛法来助长烦恼和贪心

很多人学佛好几年了,但还是不精进。这样学佛能解脱吗...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慧律法师:你为什么只看黑点?

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

得之不易的暇满人生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思维暇满人生》。如何来思维我们...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运气不好,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问: 堪布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我从小一直都是运气很...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只要你坚持努力为众生奉献...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

像微尘那么小的功德,我们也应随喜赞叹

像世间一般人,都以为乌鸦是不吉利的,以为听到乌鸦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