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圣严法师  2010/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出世的。世间太苦,离开世间之后即解脱,所以信仰佛教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逃避现实,离开世间,此即解脱、涅槃。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徒所知道正确佛法不是如此。虽然在佛教观念中,小乘圣人到了第三果就不再来人间,到了第四的阿罗汉果时,已经出离三界,从此进入称为涅槃的寂灭境界,跟众生世界不再发生任何关系。其实,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开始至今为止,小乘的思想固然有,小乘的行为也可能出现过,但这不是佛陀创教的目的,而是属于局部若干人的问题。因为在释迦世尊当时的僧团中,有一千多位大阿罗汉,绝大多数都是人间比丘,也就是在人间弘化的四果圣人。

假如说证到阿罗汉就应该离开人间,那就与史实和事实不符;如果真有过小乘僧团,该僧团既然不和人间来往,照理无法取得生存的空间。佛教各派既然都能在人间的历史上和世界各地传流,就表示佛教没有真正的小乘,不论他们的思想如何,都不会离开人间。成道之前在人间修行,成道之后还要到人间来教化,这才是佛教的本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历代名人与佛教的故事

我国著论弘化第一人牟融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传喜法师:依教奉行是传递佛法最好的方法

请问修行是容易还是困难,是难还是易?难啊,不容易啊...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圣严法师: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

有个女士以为结婚后人生从此有了依靠,结果先生却遗弃...

圣严法师《改变世界,从心安做起》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人生箴言—圣严法师语录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

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达摩大师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就有三种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

从心的牢狱里解脱出来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被人一状告到法院,就要接...

造作的善恶业必由自己承担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

【推荐】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脱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诚恳切恭敬,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完...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