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与消极

济群法师  2012/1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不执著是否过于消极?

济群法师答: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整体的现实。世人总是将无常当做人生障碍,当做破坏幸福的无形杀手,那是自身错误观念造成的。若能透彻无常本质,就不会因无常变化带来痛苦了。

对世人来说,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是建立在执著之上。而修行却要求我们放弃种种执著。但我们要知道,不执著并非不努力,而是不著相,是在因上努力而又不执著于结果。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也说明,世间一切成就并不完全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不是一味努力就必能达成目标的。

佛法告诉我们,每件事的成败都是由众多条件构成。只要我们懂得从因缘分析,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认识,就不会一厢情愿地执著于结果。其中,还涉及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只须在自己可以把握的范围努力即可,不必强求结果。否则,就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当我们认准一个目标时,就尽自己的能力,随着这种愿去努力。即使没有执著,一样能把事情做好,并在做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如果执著于此,就会被它的发展变化左右情绪,乃至伤害心灵。

弘法也是同样,过去的那些高僧大德们,虽然也在以各种方式救度众生,但不会执著于自己从事的事业。祖师云:“建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世间一切皆如水中月影般虚幻,虽然如此,该做的事业还是要去做,该度的众生还是要去度。因为众生都在生死中沉沦,他们的痛苦需要有人去帮助解决。但做的时候,又不能执著于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就是佛法所说的“空”和“有”的关系,要认识到事物的“空”,但这种“空”不是虚无;同时也要认识到事物的“有”,但这种“有”只是缘起的假相。只有正确认识“空”和“有”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将弘法和修行有机结合在一起,身处红尘而自在无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你还在害怕变化吗

一切法都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我们认为小时候的我、现...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达照法师:附体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将其附体情况和附体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等,略加分析如...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有没有浅一点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

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

济群法师:为什么要创造财富、如何使用财富

《中国商人》杂志: 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创造财富...

济群法师:自我的回归

自我,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强烈...

应当怎样追求利益呢

观念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

色身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通常,每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当我们为他人付...

人生本来就会有高低起伏

作家希切威廉斯曾说: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

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人生躲不开的十个面对

1、面对欺诈 遇到太像人的人--即俗话所说人五人六的...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曾经发过菩提心又忘了、失去这个菩...

如何才能增长福报呢

我们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积累下来的...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