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该怎么办

济群法师  2012/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略知佛法义理,但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在人生道路遇到障碍时,要越过去,确实很不容易。学佛后,虽然知道一些道理,但那是佛菩萨的境界,还不是我们自己的境界。所以,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有一定距离,也是正常的。

对佛法的认识,有一个量的问题。我们相信因果,是不是彻底相信呢?在未获真实体证前,这种相信总是要打折扣的。通过经书得到的认识,哪怕再虔诚,至多不过是五分。更何况,我们的信心也会存在问题,会有怀疑的成分在内,那就只能剩下三分或更少。想用这三分认识来抵制烦恼,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烦恼源自无始以来的积累,所谓积重难返。比如我们听到因果理论后,虽然有了一点认识,但只知因缘的表面现象,并未透彻缘起真相,所看到的一切,还不是如梦如幻的。所以,遇到障碍时仍是不能自拔。改变观念,需要有个过程,那就是戒、定、慧的修行。但修行并非一蹴而就,既要如法而修,更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不要否定曾经的努力。真正透彻世间真相时,生活中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就能自如、自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达真堪布:这种经商盈利会影响修行吗

问:对每一个顾客都真心相待,价格较低,这种经商盈利...

大安法师: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

问: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由于迷了心性,犯了杀、盗、...

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问: 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后,...

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我们现有的生命体是五蕴和合而成,也是无明制造的一个...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

怎样发愿才如法

问: 怎样发愿才如法? 济群法师答: 发愿,就是树立...

为何恶习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晚年的白...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

淡定的处世哲学

淡定,是一种品质,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也是...

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 世间人都认为,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怎么看...

「嗔打报仇戒」与「不化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

宣化上人:有这口气在,就要弘扬佛法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暑假班毕业纪念日。光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