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大安法师  2012/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这段文句不在九品往生章的里面,是在序分义里面,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往生之处之后,就恳请释迦牟尼佛教导往生的方法。韦提希心里在想,往生到西方净土那样清净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功夫,也就是要有定善才能往生,她就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而释迦牟尼佛却是观机施教,知道阎浮提的众生烦恼习气非常厚重,大多数众生的心都是散乱动荡,如果不能舍去分别攀缘之心,那么思惟正受的清净境界是不可能显现出来的,所以就不能仅仅是宣说定善之门了,就要为适应更多的散动众生的机缘来开显一个方便,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开三福之行,因为韦提希夫人并没有请求这样的三福,她请求定善,然而释迦牟尼佛却宣说了散善的三福。

这里有一个用意,就是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缺乏,信心难以建立的原因就在于智慧的不足。为了培植众生的智慧,给他们一个过渡,一个桥梁,先让他们修福,修福修到一定程度,就能转化为智慧,福至心灵,有智慧他们才能相信念佛往生净土一法。如果直接从信心契入,这对于少数宿世善根深厚的众生有可能性,但对于大多数众生来说,是很难去契入的,所以佛让众生先修三福。

第一福是世间的福。“孝养父母”,就是我们念佛行人一定要行孝道。“修十善业”,十善业把杀业放在第一位,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止善,如果进一步,从积极的行善来看,不仅不能去杀生,而且还要放生;不仅不要偷盗,而且要去布施;不仅不要去邪淫,而且要修清净梵行;不仅不能打妄语,而且要诚实,要质直,要和诤,要柔软。对于贪欲重的要修不净观,对于瞋恚重的要修慈悲心,对于愚痴重的要对因缘观,要契入,这就是修十善业。那么这就是修世间的福。

那么第二个是戒福,与世间的福德相比,那戒德更高了,因为是在修出世间法,由戒能够感得菩提之果。“具足众戒”,这个戒有多种了,三皈依、五戒、八戒,乃至于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不犯威仪”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当中,都要为这些戒作方便威仪,怎么叫方便威仪呢?比如我们的身业,你不能一天到晚就是跑来跑去,摇头晃脑,坐在这里也架着一个腿,躁动不安,你身业一定要安静,端庄。口业,你不能一天到晚就讲那些街头巷尾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这家长那家短,一天到晚就讲这些,言不及义。意业就是不能有邪思邪想,一定要保持正念,观照诸法的苦空无常无我,系心在佛号当中,一心正念。身口意三业都是很宁静祥和的,为你的戒律作方便威仪。

那么第三个就是行福。“发菩提心”,这对于净业行人非常重要,这个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所以发菩提心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命目标是把成就佛果菩提作为我们唯此为大的生命目标,这样我们的心量一下子就打开了。“深信因果”,一个能够深信因果的人,他必然在内心建立一个自我防御系统,他一定能做到自律、慎独;不信因果,他就是胡作非为,或者是一个伪君子。“读诵大乘”,就是对大乘方等经典要读诵,因为这些佛经都是从佛的实相般若流现出来的文字般若,能够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读诵经典,就能开发我们的智慧,那么我们的智慧眼开了,就能够厌离娑婆的苦,欣求极乐的涅槃。“劝进行者”,这是教我们自己开发智慧得到利益之后,也要让一切众生得到这个法雨的滋润,要把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要传播出去。

那么这个三福,佛特别告诉韦提希,这三种行业,是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这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以这个三种行业来庄严他的净土,都以这三种净业来圆满他的佛果菩提。佛都这样做,我们难道还不能这样去做吗?针对这三福,善导大师有一个很精辟的论断,就在这个净业三福里面,或者有一个人,只是行世间的福,把这个世间的福回向往生,他能够去;或者一个人他行戒福,第二戒福,他回向戒福的功德也能往生;或者有一个人只是行大乘的行福,回向也能往生;或者有人行前面的两种,世福和戒福,回向能往生;或者有人行后面两种,戒福行福,回向能往生;或者有人三种福都修行,回向,当然更能往生。这是把种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现出来。如果还有人这三福一个都不行,那就是一个邪见之人,就是阐提人了,断善根的人了。所以这里善导大师劝勉大家修三福,以三福的功德回向求往生,都是往生的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

【推荐】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

【推荐】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原文: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且勿谓缘想一佛,...

【推荐】念念不忘往生西方的大事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漂泊里有最美的相逢

行走在茫茫的路上,永远都不会知道,未知的前方会有怎...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简析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

9种防癌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与其罹患...

人体七个器官最怕冷

寒冷的冬天一来临,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面...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

48个真相告诉你为何要吃素

动物的痛苦 1、无数的动物由于大量的饲养而被虐待。 ...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修行人不要说狂话

修行人,别说什么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