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净界法师  2012/1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萨道,你就要成就一种功德就是‘分别众生,所有知见’。

我们刚开始在成就自利的时候,我们的所观境都是观察自己的五蕴身心世界,它是无常、是苦、是无我的,大概你的心的活动范围都是自己的身心世界。

当然刚开始这样子是可以理解,因为你必须要去调伏你对五蕴的执取。但是菩萨道就不同,你开始要去注意众生世界,你了解众生在想什么,你要开始去分别众生的所有知见。

你看我们最近有一个大企家王永庆先生往生,很多人怀念它的功德。我看到其中有一段:有一个人说,王永庆先生有一种很特殊的功德,他身为一个企业家,比方说,他跟人家做买卖,人家跟他订一个产品,当时的定价是一百块,结果三个月交货的时候,这产品降到八十块,王永庆先生等于占了二十块的价差,王先生他一定把二十块的价差如数的还你,他不占你这个便宜;当时是一百块,现在变八十块,他还是把二十块还给你。也就是说,王永庆先生他那明了的心,会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分别众生所有知见。我们一般人是完全站在自我的角度来看世界,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的功德会很狭隘就是这样子!

就如忏公师父说的,我们一定要‘学吃亏’,你要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我们开始要行菩萨道的时候,你的思考模式一定要改变,否则你菩萨道没办法做。你要试着去自他交换,你要站在众生的角度,他需要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他需要什么,他的想法是什么?我们尽量满足众生的愿望,分别众生所有知见,依止这个出发点来行菩萨道,这就是我们在十大愿王里面的‘恒顺众生’。

当然现在诸位还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德,但是总有一天你会达到这样的意境,分别众生所有知见,来做众生的种种加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捂一悟」的启示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 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

怎样才能创造奇迹

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先生,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

一句佛号创造生命奇迹

宗实老和尚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九年前的剧烈心绞痛,...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供养的三大利益

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对于修学来说,主要起到有...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

布施的功德

释尊在祗园精舍向僧众讲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发生...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美国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养的牛肉

【导语】霍华李曼,一位曾经拥有上万亩农场以及数千头...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还是做胆小鬼最易

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间,忽见一少年站立山崖,似...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睡时念佛修行要诀

睡时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齐,或洗澡,...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问: 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传喜法师答:...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