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圣严法师  2010/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悟之后,首度阐述的佛法基本真理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发现到的。

苦从何而来?苦的原因并不是食物、衣服等物质上的缺乏,而是内心的挣扎、矛盾和无法排解的心结,也可说是“内心的苦闷”。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其实都是我们自作自受、自己制造出来的。在生活当中,由于我们的愚痴,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才会造成心理、语言、身体等方面种种不当的行为,这些不当的行为进一步又为自己制造受苦的原因,并且不断地造成因果循环,就像捡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这些痛苦形成的现象,就叫做“集”,“集”有集合、集拢、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对于苦,菩萨以不制造苦的原因为根本解决方法。然而,凡夫却只会一味躲避苦的结果,一旦遇到痛苦的事,就希望赶快逃离,在逃的过程中还拚命制造另一个苦的原因而不自知。其实苦的结果有点像自己的影子,正所谓“如影随形”,就像在光天化日之下,想要把自己的影子甩掉一样,即使拚命地跑、跑得疲倦不堪,影子却还是跟随在左右。除非自己的身体消失,影子才会不见。

所以,如果我们不停制造苦的原因,苦的结果势必永远追随著我们,就像吃完饭后,桌上的残羹剩菜、汤汤水水总要自己收拾,即使花钱请别人帮忙收拾,所花的钱也要靠自己去赚。所以,一切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因果循环的结果,逃避痛苦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它、接受它,才不会继续受苦。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要继续制造苦的原因。

因此,想要离苦得乐,就要减少苦因,而修“道”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修道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智慧会逐渐增长,而能够运用智慧调整自己的内心,明了现在所受的种种苦难,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并产生面对苦果的勇气。如此一来,就不会痛苦了,也不再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而能够勇敢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不会继续替自己与他人制造困扰,同时也会把引发困扰、苦难的原因,减至最低。苦的原因减少了,苦的结果也会减轻,这就是修道。

所以,行于正道的佛教徒,不但能努力减少苦因、接受苦果,还会多替他人设想而广结善缘,相对的,他人也会对你有所回馈。如果没有得到他人的回馈,也不用在意,也许是因为时机未到,也许是我们过去曾经亏欠过对方,现在的付出等于是在还债,只要这么一想,心里就会豁然开朗了。 如果我们真能不再制造苦因、不逃避苦果,到最后,当苦的原因完全没有了,苦的果报也接受完了,就是“灭”的时候。“灭”了之后,就能够使我们解脱、自在,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圣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和苦闷,也都想从中超脱,“四圣谛”说明了从“苦”到“灭”的修道历程,不但是佛法的基本道理,也是我们在生活、修行过程中减少苦、面对苦的指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人,争个什么呢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 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

仇恨是痛苦的因 感恩是快乐的因

无始劫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

【推荐】恋爱时自己纯粹就是猪脑子

寺院生活虽然封闭,但常会有一些消息传来,有的消息很...

有利于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讲「正命」,所谓正命是指正当的工作、正当的职业...

工作与休闲

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大安法师:念佛越念烦恼越多应如何对治

问: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

要让小孩能够吃亏,要帮助一切人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他的子女作为他...

没受戒念佛能往生吗

问: 在家修行没有受过居士戒,如精进念佛能否往生西...

拜佛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拜佛时,双手翻掌,结趺作礼的意义是恭敬,是我们的观...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没有努力的目标,的确很容易就丧失生命的原...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

修行如弹琴

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