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圣严法师  2011/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虽不专做学问,但其并不会得不到学问。 所以,凡是一个人,尽可能地要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否则便是一个(知识)营养不足的人了。没有知识,并不就是坏人,但他不能使他自己更充实更发展,乃是一桩事实。除非能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他的自性,本来就是明净的,可是,也仅一个六祖大师呀!

怎样读书?可谓见仁见智,各有各的说法。但总不出两个要领:一是精读,一是浏览;精读求高深,浏览求广博。

那些书应该精读?这也各有各的看法不同,但从大体上说,凡是本门的主要书籍,必须精读。所谓本门,就是自己所爱好并对之有最高兴趣的学问,比如有人爱哲学,有人爱科学,有人爱艺术,有人爱宗教。然在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的每一个范围之中,也有分门别类,哲学分有东方与西方,科学分有自然与人文,艺术分有书画、雕刻、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等等,宗教则分有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等。只要自己对任何一门有特别的兴趣,便应该精选那一门中的主要书籍来熟读精研,最好能够背诵,那就打好了这一门学问的基础。做专门的学问家也好,做业余的学问家也好,能够专长一门学问,总是受人敬重的事。

那些书应该浏览?所谓浏览,是指大概地看看,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记忆背诵。凡是本门以外的各种学问,都应该略微涉猎,才不致变成孤陋寡闻。同时,浏览了本门以外的其它学问,也可以增进对于本门学问的化解能力与发现能力。如果只是局限于自家的一门之内,你所说的人家很难接受,对于人家的长处,你不但不能吸收,反而妄加批评,以致引起人家更大的反感,这对于一个以弘法为本务的佛教徒而言,乃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佛陀也许可比丘们,若有余力,可以研究外学。

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精读些什么书呢?这实在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比如中国佛教分为八大宗派,各宗都有其基本的经论,事实上一个人在初学阶段,也不可能把八宗所有的基本经论,全部精读。如果仅举其中的一宗或两宗的基本经论,便有顾此失彼之罪,甚至会招批评。

好在八宗分派的局面,在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过去,故也不藏简陋,以我自己的看法,略举一些必须精读的典籍如下:

(一)经典(二)论典(三)外典

当然,我们所有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不能读尽世界上所有的好书,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读一些好书,凡是概论性的书及历史性的书,都会给我们介绍很多的好书,从那些好书之中,也会给我们介绍其它的好书。所以读书一定要从正路上下手,从概论及纲要上下手,否则便不会知道书与书的好与坏了。有的青年,天天抱著书,他们抱的如是盗书与淫书,不唯不能增长知识陶冶品性,反而浪费了光阴,也糟蹋了自己,诲盗诲淫的书,看来最能使人入迷,入迷之后,也就学著犯盗犯淫!

过去我在佛学院读书,小说是不许看的,监学看见了,就要没收,这种规矩是对的,但仅对了一半。办教育的人,应该不许学僧看诲淫诲盗的书籍,但也应该鼓励学僧在不妨碍正课的原则下,可以阅读优良的课外读物。凭良心说,我今天能够写文章,并不是国文老师教出来的,全是靠自己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习作中磨链出来的。事实上,教室中的课本,仅是开门的锁匙,真正学问的宝藏,都是靠教室课本以外的自我发掘。

读书的人,还当注意四点:

第一、要多查字典:

字典是最可靠的老师,也是最容易请教的老师。见了不识的字,读到不懂的句子,立刻要请教字典与辞典,不要轻易放过它们。一个字放过了不要紧,养成了懒得查字典的坏习惯,那你就要常常惹人的笑话了,时常见面的字,你会读走了音,不成笑话?一个普通的字,你不懂它的意思,不也笑话?如果你要专心做学问,而又懒去查字典,那你这门学问是决定做不成功的了。

第二、要不贪快速:

特别是精读的书,绝对不要求急求快,首先看上一、两遍,把全文的意思领解以后,再逐段逐章地熟读背诵,读熟了前一段,再读第二段,背完了这一本,再背那一本。唯有能够领会文意而又能够熟记文句的人,才能读出文中的文外之境,才能温故知新,才能随手运用。

第三、要多做笔记:

凡是浏览的书,凡是不能把它精读也不必把它精读的书,一定也有它们的精华,那些精华,便是做学问的资料,便可以作为写文章的参考。人的记忆有限,不能记住所有的资料,所以要把它们摘要地记下,或者成段地抄下。为了便于应用,笔记也该分类编号,做成索引的目录,等到用的时候,一查目录,就可找到所要找的资料。否则,笔记多了,依旧一团乱麻,找寻不易,运用也就困难了。

第四、要疑情发问: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态度,固然要对著书的人,抱一种虔敬的心理,敬仰他们为读者贡献了宝贵的知识,但是著书的人,未必没有错误的观念,所以书本中的道理,也未必都值得我们去接受。遇到了特殊的见解时,应该产生疑情,但这疑情的产生,务必要尽量地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比较,研究它的原意及其动机的目的,然后,把它记下来,摆在一边,不要否定它,也不要肯定它,等到书读多了,这样的问题见得多了,再加上自己的判断、抉择、消化,变成为自己的思想。凡是大思想家,都是这样来的。如果不会发问,读书只是书橱、书箱而已,对于书中的东西,只能储存它而不能消化它,这样的读书,虽比不读要好,但却不能得到读书的真正益处。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说对于佛经也可怀疑的吗?我的答复是「可以的」。不过对于佛经的怀疑,不在怀疑圣言量(经义)的真妄问题,而是怀疑经义所指的心要何在,而是怀疑自己为何不能解答经中的某些问题。祖师们批注佛经,论师们阐述经义,便是解答一般人所不能解答的问题,如果注经的祖师以及造论的论师也像一般的经忏僧一样,只顾读诵,不起疑情,佛经的批注以及许多的论典,是不会有的。可见,唯有能够疑问,并且勇敢疑问的人,才是真能得到读诵佛经益处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现在汉地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佛教徒,为亡人做的事...

居士到寺院需要注意什么

问: 居士到寺院里修行需要注意什么? 雍瑞法师答:...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达真堪布:发菩提心的要点

不管是修净宗的,修禅宗的,还是修密宗的,首先都要发...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

蔡礼旭老师:如何帮助有休学念头的学生

问: 已经有休学念头的学生,不爱读书,只爱在课堂上...

阅读佛经的注意事项

佛经为世出世间无上法宝,看佛经确实应以至诚恭敬之心...

读书比滋补营养更上一筹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最简单...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圣严法师:逆境也是无常的

一般人遇到无常,很可能的消极:「既然无常就不要管了...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济群法师:四观化解嗔恨心

平时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不必全观,观其中之一...

万万不可「有事才登三宝殿」

现在,很多人到寺庙里去,拿上一把香和几根蜡烛,到了...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