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万万不可「有事才登三宝殿」

嘎玛仁波切  2016/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万万不可「有事才登三宝殿」

现在,很多人到寺庙里去,拿上一把香和几根蜡烛,到了庙门口,对所信仰的佛菩萨还没来得及崇敬地顶礼,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要求了。

“我要给你这炷香了,你要让我发财、家庭美满。”这就好比我们是好朋友,我拎着一袋水果到你家拜访,还没进门,水果还没有交到你的手上,就开始提要求: “我这袋水果准备交给你,你拿到以后,要让我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要把你的钱都送到我这儿来。你还要让我的家庭幸福美满,以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你了,而且你必须收下我带来的水果。”

如果真的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霸道了,做人都做成这样,如何与人交朋友?何况怎么可以和佛陀这样做交易呢?

有事相求才去找人家,没事的时候就一点联系都没有,这样怎可能成为好朋友呢?所以,对于经常见不到人影,有事才出现的弟子,我见面的第一句话经常就是: “你还活着啊?有事就常找我,没事就看不到人,怎么不见了一段时间,突然就出现了。不过我很高兴你回来了。”紧接着,他就会说:“我又遇到困难了,你要帮我啊!”我说:“你还活着就好!这不是骂人,因为活着就一定有希望,活着,一切才有可能。起码你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还知道敲佛祖的门。”

为什么很多人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其实是不了解佛教教义造成的。因为年代的久远和佛法的深奥,佛经传到我们手中的时候,能理解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他们理解的程度也越来越肤浅,甚至有些人把它理解成类似速效救心丸的工具了。

很多人平时根本没想过佛法或佛菩萨,直到遇到无法处理的困难障碍、痛苦烦恼时,才突然想起来,就试着求求无限慈悲、救苦救难的诸佛菩萨。现实的情况就变成——活着的人,为了一切顺利圆满,知道要去求观音菩萨;家里或周围有人往生了,为了避免亡者去三恶道,希望他们能去西方极乐世界,知道要去求阿弥陀佛。所以,有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说法……

一般人对佛教徒的认知,基本停留在“一群到寺庙里烧高香、点大蜡烛、给佛菩萨磕头、提出满足自己各种欲望和要求的信徒。”经常会听到:“我们这里有个寺庙香火鼎盛,信徒很多,佛教在这里非常兴旺。”香火鼎盛和佛教有什么关系?一进到寺庙,被香熏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很多香还是用劣质的香精做的,那种味道对身体是有害的。

一般人在家里修行时,可能还不会提出太高的愿望,即使有愿望也比较简单,最多就是希望事业好一点、挣钱多一点、离家近一点,付出少一点。但是到了寺庙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就像海浪一样全部展现在佛菩萨面前。

原本到了寺庙,看到佛像、佛经、法师是在提醒我们: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贵为一个王子,但权力、娱乐、财富都没能让他快乐起来,这就是佛陀为什么会放弃王位的原因。

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是出身皇亲贵族,从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开始就是王子;把戒律传到西藏的静命——菩提萨埵大师是王子;莲花生大师是王子;阿底峡尊者是王子;大乘佛教的鼻祖龙树大师和无著大师,两位都是婆罗门,这是当时被认为比皇族更高贵的种姓。但他们也都体悟到世间的财富名利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唯有佛法才是对治心灵之苦的妙药。

可是,现在完全颠倒了,我们来到寺院,反而好像更助长了世间的欲望,已经完全失去到寺庙的本意了。

寺院应该是净化心灵的地方,每个人来到这里,都希望让杂乱、起伏不断的心浪,稍微沉淀平静一下,可以有一个用心观察自己内在世界的机会。看看我们真正的潜意识里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能好好看清楚,就能更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心。

同时也要静心想想佛法究竟是在说什么?如果我们明白了,就会知道佛陀是想告诉我们:“还是回去好好修修你的心吧!等你的心平静下来,欲望慢慢减少,内心充满着感恩和欢喜的时候,你想拥有的一切,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了。”

现在,真正懂得佛教教义的人是非常少的。正因为一般人对佛法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便认为佛就是寺庙里用泥、木、金属塑造的佛像而已。所以,当想起一尊尊的佛像曾经被打破砸烂,佛经被烧毁,看到“佛”连自己的“像”都无法保护的时候,就好像突然明白了所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道理,随后,心中的 “信仰”也被彻底粉碎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对人自然就会误认为信佛是迷信;误认为佛教教义就是信徒祈求和佛菩萨施舍的关系;误认为佛法不需要自己去学修,是佛菩萨代办一切。这时候,寺院就会变成避难所,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实际上,佛像、佛经等等只是佛法在我们面前象征性地显现。佛陀真正的内在思想,并不只是各种材质的佛像那么简单,而是经历了两千多年,一直都有无数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或人为的恶意破坏,而有所改变或摧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地狱的三大类型

在我们人道以下的是地狱道。地狱是梵语泥黎,译为不乐...

舍利子是什么

问: 舍利子是什么? 玄若法师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报...

木鱼有什么含义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现代学佛的又一倾向,是出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恋世...

星云法师《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在殊胜的因缘和合之下, 今...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

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

家人反对自己学佛该怎么办

问: 在家居士应怎样修行?必须注意什么?家人反对应...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后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好看,相好...

【推荐】修净土宗的人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

1、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 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

人在得意时,不要轻易伤害别人

人在失意时,要有志气。但在得意时,就要很小心谨慎。...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一牛断三命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