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2012/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非在愁中即在病中。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认为谈论苦是悲观消极或不吉祥的。痛苦是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就不会有动力寻求解脱。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宣讲了苦、集、灭、道四谛, 首先宣说的就是苦谛。苦,生命的一切经历都不离痛苦的本质;集,痛苦的成因;灭,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苦的方法。四圣谛解释了什么是轮回、轮回的产生、是否能够结束轮回(即解脱),以及如何解脱。

为什么大多数所谓学佛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脱?因为大家在心底不认为轮回真的那么苦。解脱之道始于对苦的正确认识,不从正确认识痛苦着手,脱离轮回几乎不可能。

六道轮回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状态都具有苦的特质,这个“苦”不仅包括粗大剧烈的痛苦、伤害,也包括细微的不适、不如意等等。当你对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正确认识,远离痛苦就成为一股强烈的意愿,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生命中无所不在的缺憾——苦。而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后,才会知道苦是有可能终结的。于是,你通过各种途径远离痛苦、趣向安乐。

在四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灭是果,但佛陀在宣讲这两对因果时,先讲果再讲因。因为在实际修行中,是按苦、集、灭、道的顺序,而不是按因果的顺序来修的。

身处痛苦中,应该了知自己在痛苦中;痛苦就是痛苦,不要把它误解成别的。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苦苦,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对苦苦,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认为它们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

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是变苦,因其本质为苦,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相聚是快乐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恋爱是快乐的,而相爱容易相处难,恋爱的快乐里隐含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苦;年轻貌美是快乐的,只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的快乐里隐含着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是快乐的,可把娇小脆弱的生命抚养成人,要付出多少精力,提心吊胆、不寝不食,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升职加薪是快乐的,不过压力和焦虑也随之升级。仔细思量,生活里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现在拥有的只是幻觉而已

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告诉我,自己拥有什么什么样...

七字诗句说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乐休的禅师,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 几见春...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

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

欧洲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时候...

黄念祖居士:看破世缘一心念佛

读来信,对于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离婚,儿子不很...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如果你想摆...

印光大师谈应对灾难法语

即灾殃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 (因邻火延烧,物屋一...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星云大师:用短暂的生命换无限的价值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岁月。在这一段漫...

职场中与人相处之道

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慈舟法师:死心念佛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

幸福离我们并不远

下班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小男孩正...

莲藕的14种素食做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如何看待死亡

问题一:如何看待死亡? 1、问:法师,请问该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