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利益

惟贤法师  2013/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利益

中央领导人胡主席提出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的重要内容。其中,佛教所讲的和谐,意义相当高。

儒家针对的是现实的人生和人间;道家涉及到了“天人”境界;佛家的对象则是一切众生、三界五趣、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空间更宽,对象更广,目标更高。

讲和谐,在传统文化中,就必须要特别宣扬佛家的教义:明因识果,止恶行善!明因识果是整个佛法的教义。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没有哪一个能够跳出因缘果的,这是个大原则。有因有缘就有果,因果也是有性质的。因缘有性质,果也有性质,分为善性、恶性、无记性、染污性、清净性。哪种因哪种动机就造成哪种果,这个关系繁杂而不乱!

通过佛家教义使人们都能够具有慈悲心、善良心、利他心,建立起众生平等之心,在这个基础上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一般社会上讲仁慈、博爱,只是遍于人类,对于其他动物却没有人管,相反却是尽量残杀,对生态自然界也是尽量破坏。这种情形,用佛家的观点看来,哪里得到和谐了?没有得到!这就不能彻底地实现和谐!

所以讲到和谐,佛教僧团里有“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其中意和是最彻底的;菩萨行里面有“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再加上菩萨戒,有居士菩萨戒、出家菩萨戒、梵网戒、瑜伽菩萨戒等,都是说明这个和谐的道理。这些内容不但是对思想的指导,还是对行动的规范,讲得很细微。所以要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就必须要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特别要弘扬佛教文化,这是今天的首要。

胡主席在“如何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论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常思贪欲之害”,在佛教里面表现得最显著,“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常怀律己之心”,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约束自己,要具有反省功夫、忏悔功夫。这些道理就是儒家、佛家所讲的内容,来源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治的权利为人民所享受,你的感情要系在人民身上,谋利益不要为自己谋,要为人民谋,这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

现在讲“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什么?就是社会上既分工又合作,互相协调,达到利益均沾的目的!这些思想在《大同书》里面写得很清楚,说得很完备。

在佛家来讲,众生平等,和谐精神更为具体。现在中国社会很好,我觉得有转机。传统文化,在过去是要被打倒的,今天逐步复兴,什么原因呢?这跟中国及国际社会的现状都有关系。

国际方面,矛盾重重。由于种族歧视、民族歧视、宗教偏见,引起战争;再加上恐怖主义手段十分毒辣。战争目前虽然是在局部发生,但若不引起注意,这个火药桶就要爆炸,一爆炸就不得了,大家都知道,原子弹、氢弹能毁灭人类,很可怕!

就国内来讲,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发生纷争现象,争权争钱,无形中就有贫富分化了。尽管中央采取宏观调控,但是现在力量还不大。如果人心能够在道德方面提高,理性提高,减少贪欲,这样就会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就可调节经济平衡,这是很需要的。

中国古代讲政治,讲经济,是以“德”为主,以“德”为领导。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比较团结,民族比较发达,是跟这个思想的指导分不开的。以“德”来指导政治、经济,矛盾和斗争就不会大。你若是勤俭淡泊,勤劳就可致富;你若是懈怠懒惰、好吃懒做,就要贫穷。

当今要想消除贫富不均,消除恶性竞争及斗争,用法律的强制手段是很勉强的,若以“德”为首,以“德”来指导和感化,就会事半功倍。胡主席、温家宝的讲话处处引用中国经典,就是在大力倡导中华传统美德,从中央开始倡导,就能慢慢形成风气。

关于和谐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发扬,从“四书五经”,到《道德经》、《易经》,再谈到佛经,内容多得很。佛法的弘扬,对于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及维护世界和平都有好处。所以说“和谐”,是涉及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如何把这个和谐的意义发挥出来,结合现代思潮,以现代的形式去实现,至关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叫十奢王。国王的大...

人生修养的十个字

和 礼之用和为贵,和气生财 遇事做到和谐恰到好处,切...

一室太和真富贵,满门春色大荣华

春风送暖,微风轻吹,唤醒了熟睡的大地,出现了一片迷...

星云大师2015年新春贺词

2015年是羊年,过去中国都以三阳开泰来祝福大家这一年...

传喜法师:佛教之力和谐社会

佛教在这个人间不是八十年、八百年、一千八百年,而是...

星云大师对「忏悔」如是说

1 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 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一、经典与理论依据 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

净土文摘

念佛加行 修净土法门的,除念沸外,应该做到二种加行:...

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这届法门之光的主题是规划人生,建设人生。自己的人生...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

能听闻到地藏菩萨的这个因缘有多难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

拍摄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么

分清是否禁止拍摄 部分佛教寺院会在寺内或佛像附近提示...

净慧法师:佛力加持与机缘

各位大德: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圣严法师《互信的建立》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建立在诚恳的基础上,有诚意才能得...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