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佛安法师  2016/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多,也非常好,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心平气和,谦敬祥和等等。我们只要听到、看到这些词,几乎不用去细想这些词汇的意思,就能立即感受到它们本身所透出来的一股无形的能量和加持力。

常言道:以和为贵,其含义也就是:凡事以达到和为最高的目的,以和为最高的处事原则,以和为最高的生活态度、准则,希求和,重视和,以和为最尊、最贵。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以和为贵的人身体好。身体的好坏除了取决于起居饮食外,更取决于心态——平和是最佳的心态,是最好的情绪。现实中,很多癌症患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却能抱着乐观的心态,有的到最后竟然可以病愈;若是身体康健无病痛,却天天怨天尤人,往往其寿命不长。

以和为贵的人缘分好。因为在待人处事方面,这样的人处处以慈悲谦柔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不忍与人结恶缘,把最好的都让给别人,这样的人,人缘最好,到哪都招人喜欢。

以和为贵的人福报大。平和之人,心念波动较少,真理影现于心中,所谓「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心净的人不会随意计较,知道一切都有其因果,一切境遇都是恰如其分地展现:不顺时,他会自我反省,知是自己德行有亏,无福得到;顺境时,他知道乃是前福来报,不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人一旦能时常返观自照,「和」就会不断地滋养心田,凡事顺心顺意。

婆媳、妯娌间关系的融洽,贵在和;家庭的幸福和乐,贵在和;工作的顺心顺意,贵在和;身心的健康安乐,贵在和;国家的昌盛富足,贵在和;道场的安稳安定,更贵在和。

佛陀制戒时就特别注重「六和敬」,因为如果没有「和」,僧团便无以为僧团。没有「和」,大众就不能安稳、和合地共住,势必会给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和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能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体谅,少一点抱怨;凡事能抱着「你大我小,你尊我卑,你高我低,你对我错」的心态,怎么会不安定、不和合呢?

道场就像我们的家一样,家人之间应该是相亲相爱的。我们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境遇,甚至有的一辈子似乎本不可能有机会相遇,今天却能相聚在一起出家:这一切,靠的都是阿弥陀佛的法缘啊!

佛说我们无始劫以来都曾做过兄弟姐妹、六亲眷属,因为无明愚痴,今世全然不觉。如果每个人都如是知,如是信:「哦,这是我过去世的父亲,那是我过去世的母亲。」那不晓得会多么珍重、珍惜他人!因此,除了要感恩清净、有法的修学道场外,还要感恩能和亲人相认的因缘,这些都是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强缘加持。

若能明白这些,我们欢喜、感恩尚来不及,哪里还会彼此斤斤计较、自生烦恼呢?

《无量寿经》里说:“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可见得,佛所到之处,就是「和」所在的地方——和平、和谐、和顺、和乐、和敬……

而我们念佛之人,只要愿生西方,一向专念,内里就同时有了佛的生命;我们的心当下就会和顺而不暴烈,和谦而不高傲,和谐而不动乱,和睦而不争斗,和乐而不苦恼;所有的烦热苦恼、紧张压力,通通会通过「南无阿弥陀佛」这条管道,释向广大的净土空间,在佛光的映照下,黯淡愁云转为彩云祥瑞,庄严无尽虚空!

而我们一旦往生到佛国后,便能拥有和佛一样高的境界,便能够彻底完美地彰显「和」的殊胜、美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用感恩的心来过日子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安是携...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里拜访住持。这位年轻的住持对身旁...

我们必须学会感恩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倚赖...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

传喜法师:佛教之力和谐社会

佛教在这个人间不是八十年、八百年、一千八百年,而是...

感恩无需等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话渐渐成了时...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除口腔异味的三种食物

口臭很招人讨厌,有的人总是有口臭。那么,怎样才能方...

平常没有佛法的熏染,帮助也是不大

我们与佛法的关系,如同鱼离不开水一般密不可分。 譬如...

不必另择一所,家庭便是道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圣严法师《超越别离的痛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卷上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达照法师:超越生死的眼光

了断这个理上的生死,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不在生死当中,...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

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问: 人生一世,应该做一番大事业。您觉得什么是人生...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