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父母悦,即为孝

2013/04/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大学4年,整整16年,父母用汗水、泪水和爱陪伴、守望着我们。大学毕业后,许多人又在外工作,陷入到陀螺一般的忙碌和劳累中,无暇顾及双亲。算下来,直到父母离世,把所有零碎的时间加起来,我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两年。

父母用一辈子的爱,只换得我们两年陪伴。

即便是这有限的一点时间,也不全是愉悦。或许因为工作和婚姻,我们顶撞过父母;或许因为生活琐事,跟父母怄过气;也或许,彼此枯坐半天,没有一句话。也就是说,父母一生操劳,却并未换得多少欢乐。

父母悦,即为孝。而让父母高兴,并不是平时一两个电话的简单问候,年节时寄回的一笔钱所能解决的。有道是,父母心顺,则为悦。而让父母心顺,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安静地守在他们身边,认真倾听他们的唠叨,像孩提时,仰望他们,给他们大人般的权威感受。

只是我们憋不住,以为自己长大了,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了。于是,往往毫无顾忌地否定父母,以自己见过的世面,当面指出他们看法的浅陋,毫无遮拦地数落双亲见识的老套。一番滔滔不绝后,伤了父母的心。

两代人隔阂的产生,更多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做子女应有的耐心。以为孝顺,就是给父母买回来好多好多的东西,以物质光大门楣,愉悦父母。然而,物质的喧闹过后,在心灵的距离上,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

因此,我们不如像孩提时那样,坐在炕头上吃饭,紧紧挨着母亲;不如在客厅里,跟父母回忆过去,陪着他们哭一回,笑一回;不如在双亲教诲时,坐在那里静静聆听,并不断颔首应允……

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多。他们要的,或许就是无论我们多大,都还是他们的孩子,听话、懂事、尊重他们的意见,觉得他们还有用。

其实,他们要的只是,还能做我们的大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

为父母供养令脱恶趣

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

坟墓上的竹篮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

唯有成佛才是真孝

讲起孝道,有的人一听到这样讲,就想:我要回家孝顺我...

【推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

做父亲很难,做出家人的父亲更难

相比于母亲节,父亲节好像冷淡了许多,子女也不太重视...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几种不孝习气的养成

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

几则打猎致命失误的事例

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规律:打猎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其实这是我们一...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你究竟在怕什么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你怕什么?少年回答...

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把佛教的四摄法运用在企业管理

佛教里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对各种管理...

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心净,方知肉味浊

一个吃长素的人,他整个的生命品质心理品质会有一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