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做个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2013/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做个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生活,人们常常产生“做人难”的感觉,进而会发出“做好人更难”的喟叹。当面对诸事不公、不平、不顺时,又常常会有“到底应做个什么样的人”的彷徨。其实,彷徨归彷徨,一般不会影响做个好人的取向。因为在目前上下都向和谐社会努力的大环境中,做个品行端正的好人是唯一的选择。毕竟,做个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人生成本无外乎有发展成本和生活成本等基本成本构成。先说发展成本。没有一个有序社会对人的教育和要求不把德放在首位,也没有一个正常集体在用人、择人上不注重德。从这点上,花同样的成本,有德之士比无德之人更容易融入社会、立世存身、发展进步。从古到今,从外到内,大凡能称得上成功的这家那家、 这总那总,究其品德而言,大都是厚德之士,奸诈之人既便短期使巧发达,也难长过南柯一梦,甚至会落个千古骂名。

再说生活成本。因好人大多不会斗心眼、使心机,常常中规中矩,顺其自然,因而不必枉费心血就可获得中肯评价。而薄德之人绞尽脑汁、上窜下跳、东跑西颠也常常欲盖弥彰,很难达到好人的收益。如果不计一时一事, 好人的路总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不是吗,面对矛盾,好人让步的同时得到了谅解和敬重;利益面前,好人吃亏的同时得到了心安和福气;与朋友交往,好人付出真诚的同时得到了信任和友谊;居家过日子,好人付出辛劳和真情的同时得到了家庭的美满和睦。上苍是公平的,早就把好人的成本核算准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洁净的场所,人们往往不好意思往此丢垃圾。而一个垃圾满地的场所,人们会毫不犹豫地随手将垃圾扔过去。再比如一块临街的干净墙面,人们是不会轻易往上画的,如果出现了涂鸦且不能及时清除,那墙面不长时间就会污七八糟。这也是被心理学家常常提起的“破窗效应”。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当一块玻璃坏了,其它也可能破。”“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差的则会使人自觉不自觉地使其变得更坏。”看来,做个好人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维护。信不信?坏事一般不会赖到好人头上。看来,好名声是一种资源,应好好珍惜,它能使你得到应有的东西,避免不应有的伤害。

做个好人,虽然可以减少成本,但在“好”上要不惜成本,使之好上加好。在纠错上也要不惜成本,“吾日三省吾身”,不至于错上加错。唯此,才是做人的明智之举;做个好人,就不要在意于一时的得与失,要始终保持恬淡的性格,一如山中的清泉,以其清澈的本色而为人称道;做个好人,要不断拓宽向善的通道,不断汲取知识和道德的给养,充实自身,营养自身。

“处世无奇但率直,传家有道唯存真。”做个好人吧, 好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上苍能让你成为一个好人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肯定是落在好人的脸颊上的,因为心底无私的好人总爱仰头看天,习惯像阳光一样灿烂地微笑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人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

星云大师: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

世间好人坏人亦无常

从世间方面而言: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智勇双全之人,...

连禽兽都不如

天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匹矫健漂亮的母马,公...

净慧法师:做人的六条标准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

敦伦尽分的人生

【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

做人就是做良心

会懂得做人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大凡人们在...

常吃五种食物保持健康

有些食物吃对了会让你一生的健康之路走得更平坦,同时...

能抗衰老的一些食物

生活中一些食物可以帮助你抵御岁月的侵袭,让你看起来...

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

我们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呢?这是每个学佛者都关心的...

【推荐】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星云大师《尊重异己》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只要有两个以上,就不会有绝对相同...

行善要及时,精进也要及时

佛经云: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问: 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情欲心太重会堕落畜生道

我们人为什么色欲心,这个淫欲心那么重?情爱的心那么...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