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梦参老和尚  2013/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利益别人的。梵语菩提萨埵,翻译呢就是觉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能够学佛,皈依三宝。这就是你受了三皈五戒,发菩提心所应该做的。

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梵语菩提,此云觉悟,就是觉悟的心。你自己觉悟了,让一切众生、一切人都觉悟。你得发这样一个心,这叫菩提心,利益他人。因此你受了三皈就是菩萨,就是入了佛门了,算佛的弟子。不受三皈,你信佛信了好多年,念了好多经,不能成为佛弟子。必须得受了三皈,才能成为佛弟子。

发菩提心呢,就是觉悟的心,自觉觉他。自己觉悟了,发了菩提心了,受三皈五戒,让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发菩提心,自他都能够行菩萨道,这叫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了,一定能结菩提果,发心了一定能成佛。初发心这个心,跟你成佛这个心,这两个心哪个最难呢?那我们一般答复成佛最难,错了,初发心最难。你只要发了心了一定能成佛。如果发了心了受了戒了,犯了戒你下地狱,地狱满了你出来,你菩提心没失掉,还一定能成佛。

不管中间经过多少的磨难,时而沉下去了,时而又上来了,但是你发的菩提心、受的三皈,永远随着你直至成佛。因为我们发了心了,不能够坚持一贯下去,如果坚持一贯下去,生生世世相续,那你成佛就快。如果中间有犯、有堕落,就耽误了,成佛就慢、时间就长。但是从你受了三皈、发了菩提心,决定成佛。

但这里有些个问题,我们很多道友皈依佛门了,往往引起了家庭不和,为什么?如果我们这些女道友,你受了三皈了、受了五戒了,你回家就不杀生了,你去买菜干什么就不给家里吃肉了,那你的先生小孩子他们满意吗?那就闹家庭矛盾了。所以不是这个意思,你自己持戒,你只要不宰杀,买荤的做你不犯戒的。还有你受了三皈五戒了,你是男众,你太太并没受,你是女众,你先生并没受啊。如果夫妻都受的那很好,如果有一方没受,你会闹家庭矛盾。佛弟子就随顺人家,慢慢地化导,使他也能进入佛门。不要生活啊、家庭啊突然就改变了——你要受三皈、你要持五戒——这是不可以的。

首先你要发心度别人、随顺别人,这不算犯戒,一定要懂得。你这样人家才能信佛。你信了佛了、受了三皈了,别别扭扭的,那不是佛弟子。那你会起家庭矛盾,那你自己也修行不好,障碍就来了。发菩提心要将就别人、随顺众生,不是让众生都随顺我啊,这办不到的了。懂了吗?发了菩提心要使你身边的人,家庭亲友让人家看到了,佛弟子就是不同,什么事都让人、都帮助别人,宁可自己吃亏、宁可受抱怨,绝不伤害人,这点大家一定注意。往往我们受了三皈五戒的道友,回家去马上家庭就起纠纷了,要随顺别人,懂得这个道理不?

现在我们是佛子,佛子是做什么的?是帮助别人的。如果你受了三皈五戒了,连你自己家庭都处不好,你还能去化众生去、还能度别人去?先把家里人度了,经常随顺别人,慢慢转化他,不要着急,学佛的人表现跟人家不同。什么是忍耐?过去爱发脾气,这一受三皈五戒不发脾气了,非常柔和。那你太太看了,我先生变了,或者你是女众,你先生看了,我太太变得这么好,他就信佛了。咱们受三皈五戒的目的,除了自己修道之外还帮助别人。第一个就要行菩萨道啊,你连你家里人都处不好,你菩萨道怎么行啊?诸位道友受了三皈五戒,第一个就是家庭要合好,劝你家里人都能信佛。因为你受三皈五戒,并不代表你家人都信啊,这个特别要注意。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道友向我反映,来五台山道心很好、很清净,但只是一两天。下了山,一回到北京去,一回到社会里,没有几天就变化了,把五台山的情况就忘了,道心不坚。当你初发心的时候,心力很勇猛,甚至想成佛。社会不是这样子的,一到社会上去,行不通。你这样做做不通,你障碍就来了。障碍来了,你道心就退了。第一个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当你受了三皈五戒发了菩提心,(有些人)障缘就来了。这个缘有两种:一种是你一发心学佛什么都顺利,把所有障碍都没有了;另一种要考验考验你,不如意事也来了、烦恼也多了,那你对三宝对五戒还受不受了?要经得起考验,懂得这个道理吧?

当你发菩提心的时候,本来没磨难的,护法就考验考验你,磨难就来了。克服一个胜利一个,要有降魔的本事,这得锻炼啊。到了五台山道心很好,等回到北京道心渐渐又变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你处的环境。要克服这个环境、要转化环境,别让环境把你转了。这个大家要注意,我提醒大家注意就行了。所以受了三皈五戒,帮助众生断烦恼,这才是发菩提心的人呢,大家要牢牢记到啊。过去往往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到了家庭就闹矛盾了,那不合咱们受三皈五戒的本意啊,也不是行菩萨道的本意啊。大家记到就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

如何度化家人

问: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师答: 从你的行为做起:...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

要有利益众生的能力

有些修行人特别着急建道场、收弟子、摄受眷属。这些事...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

灵祐禅师开山记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

以关怀代替处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

每个月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

尽管地藏菩萨威神大,但很多人无缘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

能认识到妄想,这就是修道的收获

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

抽烟对外貌的十五大危害

抽烟对健康损害多多。一照镜子您就能看出来!如果您抽...

楞严咒的功德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身体的健康取决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是58岁,...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

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

如本法师:守口业的果报

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

没有跟三宝结缘,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机会

礼敬诸佛,广修供养修学皈依。 在菩萨戒,佛陀提醒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