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净界法师  2013/1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说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那么为什么会有生命现象呢?就是说,宇宙万法本来是不存在的,《楞严经》说,本来是毕竟空的。那么为什么地球上会有这么多的生物呢?因为他过去生曾经依止他的心念创造了一个因缘,那么这个因缘现在成熟就现出了他目前的果报,他可能是一只蚂蚁,可能是一只狗或者是一个人等等,那么等到这个业力释放结束以后,他这个果报就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因缘来支持的。因为我们有无量无边的因缘,所以因缘的相续就造成我们有情众生的生命的相续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在对因缘的观察,有两个不同的差别。如果从道理上来看,我们在观察因缘是分成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块来分成两重因缘,就是过去跟现在,这是一重因缘,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是一个因缘;第二个因缘就是今生跟来生,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又是一种因缘。所以从道理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都具足了这两种因缘。这个是从道理上观察,但是实际上从修行的角度,我们不这样看,因为这样看太复杂,

从修行的角度,佛陀在经论上的指导,就是一个修行有观照力的人,他把因缘不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他分成内外,就外因缘跟内因缘,什么叫外因缘呢?就是生命的结果,只要这个东西跟结果有关系的,都叫外因缘。比方说你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你长大以后会跟谁结婚?你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今生的成就有多大?只要跟生命的果实有关系跟结果有关系的,这个因缘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叫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当你看到外在的环境的时候,那是一片已经成熟的水果。可能这个水果有甜酸苦辣,但这个水果,只要你到了五十岁,这个水果都长得差不多了,很难改变了,这个水果已经成熟了。

所以佛教的思想,它的因缘观,他是先知命而认命,这个很重要。很多人一学佛就要改变命运,这个是错误的。佛教的第一个思想是先看到外在的结果,佛教都先讲结果,再讲过程,佛陀讲四谛苦集灭道也是先讲结果,就是说,我们面对我们今生的生命是先求认命,你才能够来顺受。你不认命你的心就躁动不安,你就会抗拒。

所以学佛人第一件事,你要接受命运,你不能抗拒命运,不管你同不同意,你满不满意,先接受它,你才能够利用你今生的资源去创造来生,如果你一直排斥今生,你就毁了你的来生,这就是借假修真的道理,所以当我们学佛以后第一个我们要接受今生,不管这个今生的生命体你满不满意,但是这是你唯一的希望,因为你要创造来生就从这个地方开始。

所以佛教的修学,当我们看到外面的很多很多的水果树的时候,充满酸甜苦辣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我们知道,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都是我过去的业所招感的,我没有二话先接受它,然后你才有希望,因为你才能够安定下来。所以佛教第一个思想不抗拒命运,佛教都是逆来顺受的,没有一个人抗拒命运的。那么当我们接受命运的时候,我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就是接受我们的过去,我们承认我们的过去。

第二个更重要是开创未来,这个就是你内因缘。外在的因缘是充满了果实,内在的因缘是一片的土地,都还没有开始种,你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就是心灵的力量。外在是一种业力的主导,那是你做不了主的,但是你内心的世界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有无穷的希望。你可以把种子种下去,来生就马上受用得到。

所以我们现在一个人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说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注意结果,这个错了,因为这个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花了很少时间去经营我们的心地法门,这个是错误的,这个是错用心。所以这个人生就是一代一代的一直错下去。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结果要放弃,我们只重视过程,因为过程是操之在我的,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是你可以决定的。你今生的成败得失,这个是前生就决定了,当业力成熟的时候,当它形成水果的时候,一种果报的时候,你不能改变它。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修行者,他会慢慢的把心收回来,他知道这个水果已经成熟了,不能改变了,所以我开始要去创造我的来生,开始在心地上下功夫,开始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长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有人统计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人的资料,其...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济群法师:内心躁动的解决方法

现代人内心躁动。这种浮躁之气不仅影响到内心,当它表...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

星云大师:身与心

我们自己拥有两样宝贝,我们平常很少知道它的重要,这...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能把自身看轻事情看开,办道就容易了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

本焕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素食对身体的八大好处

素食可以净化血液,预防便秘及痔疮的产生、养颜美容,...

星云大师:供养的用心

随着佛教盛行,信仰佛教的人口普及,信徒的恭敬心也增...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

天天求药师佛,为何身体还是没有起效

问: 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有人劝我去拜药师佛,说这...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