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演志法师  201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人不得矣。

这里所说的释氏随缘,指的是佛家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而外界事物的来临,使人的身心能够受其感触就叫缘,应缘而起的动作叫随缘,即是听其自然不加勉强之意。而素位,则是儒家的处世主张,指安心于本身应作的事,而不羡慕身外的事。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不论是佛家主张的顺其自然,还是儒家主张的安守本分,这都是人在尘世里浮沉的依托。因为人生的路途是那么的遥远而迷茫,假如做什么事情都去求全求完美,那么必然会引起许多的纠纷与烦恼:反之如果能够凡事都能安于现实,过好当下的生活,那么人就都能够得到生活的乐趣了。

从佛教观点来说,万事皆缘。人的一生其实也就是十二缘起的经过,是有情生死流转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当人出生后,与外境有了接触,从感观上面生起感觉,之后学习知识,心识渐渐地发达,领受环境范围渐渐扩大,心中的欲念也随着岁月而增长。既有快乐、高兴的事,又有忧患和不称心的事。大多数的人都会遇顺境则感受快乐,遇逆境则感受痛苦,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正因为人们以物喜,以己悲,所以才会觉得生活是那样纷繁复杂,很难保持一种平淡谦和的心境。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看到院子里的草地一片空白,于是就对老和尚说:“师父,快种些草籽吧。”老和尚说:“好啊,等天暖之后,随时吧。”春天之后,老和尚买了包种子交给小和尚去种。不料刮起了风,许多草籽洒落就飘散了。小和尚急得喊了起来:“师父,不好了,草籽都叫风给吹走了。”老和尚不动声色地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撇下去也不会发芽。随性吧。”种子刚撒完,就引宋了一群小鸟。

小和尚急得直跺脚:“糟糕,草籽都让鸟给吃了,这可怎么办呢?”老和尚安慰他道:“别急,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吧。”到了夜里,忽然下起了大雨,小和尚又着急地跑到老和尚面前说:“师父,这下可完了,我们种的草籽肯定都让大雨给冲走了。”老和尚依然不介意地说:“别担心,冲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发芽的。随缘吧。”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小和尚发现原来的草地上长出了一片绿色的小苗,而有些原来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太好了!”老和尚眯起眼睛,微笑着点点头:“阿弥陀佛,随喜,随喜。”

如果我们拿生活中的事情来对照,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版本:一个乡下少年踌躇满志地对他的母亲说:“母亲,乡下的生活太平淡了,我要到城里去做一番事业。”他的母亲想着儿子是有远大志向的人,于是母亲对儿子说:“你可以随时离开家,也欢迎你随时回来”。少年来到城里,先是到一家饭店里做洗碗工,之后又到一家理发店学理发,再之后,他到超市里做过保安,又到工厂做过机修工。但是少年一直不满意这些工作,他打电话给母亲。母亲安慰他说:“孩子,想想你平时最擅长什么就会找到适合你的工作了。”少年想了想,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摆弄电脑。

于是他来到一家网吧申请做了网管,然后利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一种电脑软件,最后居然拿到了这种软件的专利证书,有几个网络开发商先后打电话想请他加入他们的团队。少年签约了一家公司,做了一名网络工程师。但是不久,公司的流动资金出了问题,老板连工资也发不出了。许多员工跳槽去了别处,少年有些犹豫,于是又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如果你觉得这里有你发展的空间,就不要走。”少年就留了下来,和老板一起共渡难关。几年后,公司壮大起来,少年被委以重任,并和老板的女儿结了婚。

半年后,老板的女儿忽然提出离婚。少年很爱妻子,心中痛苦难忍,向母亲叙说。母亲在电话的那边听,最后只给少年说了六个字:“强扭的瓜不甜。”少年于是放了手。又过了几年,少年已经过了青年而中年,他自己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当了老板。但是他雄心勃勃,准备挤垮几家小公司,把自己的公司再扩大。小公司的人对他产生了怨恨,扬言要绑架他的家人。他有些害怕,让母亲躲起来。母亲说:“你睡不满一张床,吃不过三碗饭,穿不过五尺布,争那么多做什么?”他听了这些话,自己也想了许多,终于决定与那几家小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后来,他的日子平淡而安稳。

苏东坡有一首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其中所含禅意甚深:天下奇景,莫过于庐山烟雨浙江潮,如不能亲自游览一番,总觉得是莫大的憾事。言下之意是,求悟心切的人,曾为之作出了几多努力,到头来,见悟之后,仍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什么事都没有,世界跟未悟时的世界是一样的。景如此,人亦如此。所以《菜根谭》又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更多时候,随缘是一种圆融的人生境界,不会介意得到了多少,也不会在乎付出了多少,一切都顺应自然发展:当天上掉馅饼时不得意忘形,当大难临头时不退缩逃避。

不妨时常给我们自己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你对这一生觉得了无遗憾吗?你认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吗?你有没有好好笑过、真正快乐过?

大多数人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才恍然大悟“时不我与”。

智者常劝世人要“安住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觉得快乐,不仅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多。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将来,而是在“当下”,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假若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而安住,是一种生存的态度。安然,稳住于当下。一个安于现实的人,能快乐度过一生:反之一个不满于现实环境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只会害己而害人。就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安静地吃饭,不要边吃边议论别人的是非;睡觉的时候就老实地睡觉,不要边睡边想着谁谁还欠我的钱,谁谁踩了我的脚。又如我们在孝顺父母亲的时候,就不要计较他们以前是否偏心,是否打骂过你,要真心实意地让他们在当下这一时刻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而不是翻旧帐。又如你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就只管去玩,而不要考虑他的学习退步了,没有拉好小提琴,明天还要参加考试等等事情。

自持力差的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使心安住于当下。心不能安住于当下,一个人的心思就活在虚幻里,而相继的就是整个人都活在虚幻中,做的事也是不实在的、无意义的,那样的话,人也不能够把握住未来,到头来空过一生一事无成。《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不要执著地追忆过去,也不要空泛地想象未来,只有安住于当下最实在。

随缘安住于当下,就如同一个人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一样,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用平常的心对待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我们才能够理解生活和快乐的真正含义,生活也必然趋于圆满和幸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让正念在生活中延续

一到需要学佛修行的时候,有的人心里就会这样想:我今...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知恩-感恩-报恩

两个同时进公司的新人,经历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一个...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上报四重恩

佛说:做人必须知恩报恩。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都要念...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落实菩提心

问: 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父母对孩子咆哮前须明白的四件事

大家都明白向孩子发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和平时期当...

虚空藏菩萨名号的利益

第一:可以往生净土 第二:可以消灾避难 第三:现获大...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

海涛法师《慈悲 孝亲 佛欢喜》

供僧缘起 每年逢农历七月,各地佛寺大多会举办盂兰盆...

暂念弥陀圣号,便胜百年布施功德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在这娑婆世界修行,...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