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梦参老和尚  2018/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哪十种呢?翻译经的译师,把梵文翻成中文。就像我们现在,有几个道友,他们把藏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把中文翻译成藏文,这也算译经师,能使这个正法流通。西藏的藏经就没有咱们大陆上的藏经全面。有很多的译师在学藏文的时候,他把汉文中的藏经翻译成了藏文,再把藏文中的经典翻译成汉文,两个来相对照,这也是译经师。这是一种出家的译经师,是好和尚,是专以这个为业的。

第二种,解义,恒为众生,解说经义,令他知道怎么样去修行,知道佛的教导,是个出家人就得这样做,这才算是出家人。或者译经的,或者解义的。

第三种是坐禅,外离尘缘,内止妄想,不要去攀世间的缘法,止尘缘。静坐是心不起妄念,一起妄念就落入烦恼了;不起妄念,就不去攀缘尘境。这是第三种出家人。

第四种,要明白戒律。佛让我们做的一定要去做,这叫作持。佛不叫我们做的,我们绝对不去做,这叫止持。但是我们现在的道友学止持的本来就很少,能够坚持学止持的已经很不容易了;学作持的,止的方面你能止住,你应该做的方面你就要去做,这叫持戒精严,以身作则。

第五种叫护法,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我们一般护法的都是居士,我们出家人也叫护法,居士是外护,真正落发的僧尼这才叫正护呢,正护就是专门护持佛法的。护持三宝,遇见三宝遭受灾难的时候要不惜身命,不要遇难而退去做随风倒的出家人。

第六种叫感通,你必须有真实的修行才能有力量。有什么力量呢?感动人天,人天受你的感动,你就可以驱使天、护法。跟他们沟通,叫他们随着你一起弘法利生。

第七种出家人,是读诵大乘经典。你读般若、华严、法华、普门品、行愿品都可以,但是光读诵不行,你要了解它的道理,如法的去修行。经上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样的去做;不但要了解它的道理,还要去做。

第八种,兴福。你是出家人,应该建寺修塔,修塔建寺是我们出家人应该做的。修塔建寺的目的是做什么呢?是令一切众生都能皈依三宝,广种福田。所以第八是兴福。

第九种,遗身。这个遗身就是说你有这样好的修行,你死后把你的骨灰留下让人家尊敬,这叫舍利,就是坚固不坏,用你不坏的身体造福于后世。

第十种,声德。有好的名望,德学超群,声名远播。

如果出家不具足这十种,你就是活到一百岁,也没有用。出家要随时的反省自己,随时省察省察自己,出家了是不是就照佛所说的去做。这就是祖师们所解释的十种出家的含义,大略在这介绍一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出家人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问: 法师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大安法师答: 一个...

佛陀的姨母出家记

当佛陀回到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瞿昙弥(即佛陀姨母,...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

【推荐】出家沙弥净人须知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

心出离是主要,身出家是其次

所谓舍掉世间,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身离开红尘、离开愦...

短期出家须慎重

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

梦参老和尚:当你在怒气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

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

每一个佛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样的...

要想修行,必须先清净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

定业不可转,那信佛又有什么用呢

佛经上讲:定业不可转。你造了业,现在结了果了,不能...

没有般若,人生就会产生两种困扰

般若对于我们生命的改善有着至关的重要性,没有般若,...

只要你肯去等一等

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

贫人变富豪

过去在罗阅只国,有一位婆罗门非常贫穷,即使努力工作...

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还是会得大便宜的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