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2016/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教诫。”这位比丘起了这个念头,世尊当下便知道了。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如果有比丘心里起了这样的念头:‘希望如来能够亲自教导训示我。’这位比丘应当持戒清净,无有瑕秽,修行止观,并且乐于在闲静之处用功。”

世尊又说:“如果有比丘希望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等四事供养皆能随心满愿,应当成就清净戒德,在空闲处独自精进修行,得与止观法门相应。如果有比丘希望少欲知足,应具足戒德,于闲静处独自精进修行,得与止观法门相应。如果有比丘希望能让四部大众、国王、人民等有形众生,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这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戒德具足。”

“假使比丘希望证得四禅定,在修习过程中希望不生退悔、志向坚定,也应当念兹在兹,成就清净戒德。假使比丘希望证得四神足、成就八解脱门而无有挂碍、成就天耳通彻听天界与人间的音声,或是希望证得他心通,知道他人心中的想法,此比丘也应当对于自己能否具足戒德,念兹在兹。”

“假如有比丘想要知道众生心意,方便应机度化,譬如有欲心、无欲心,有瞋恚心、无瞋恚心,是愚痴心、不是愚痴心,有爱心、无爱心,有感受、无感受,心乱、心不乱,有疾心、无疾心,有少心、无少心,有量心、无量心,有三昧心、无三昧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以上都能如实了知;希望成就这样的功德,应当要具足清净戒德。”

“若有比丘希望成就无量神足通,分一身作无数身,又从无数身合而为一身,能随时、随处、随意现身或隐身,乃至随意化身往梵天,这位比丘应当要具足清净戒德。如果有比丘希望证得宿命通,忆知宿世、无数劫之事,或一生、二生,乃至千生、百千亿生,成劫、坏劫、成坏之劫,不可计算之劫量,自己舍报于此处、生于彼处,或从彼处命终,来生此间,名字为何,能自忆无数劫之事,这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具足清净戒德,心无杂念。”

“若有比丘想证得天眼通,如实了知众生是在善道、恶道,是好的或是不好的色身,外相是好、是丑;或知道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此类众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受报;或知道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具足正念、正见,此类众生身坏命终,投生于天道。若有比丘希望如此观察无碍,这位比丘应当具足清净戒德。”

“如有比丘希望漏尽一切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清楚如实地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受生死系缚,三业清净成就梵行,所作皆已成办,永不再受生轮回。比丘应当念兹在兹戒德具足,常居于闲静之处,内观思惟,心无乱想。”

“诸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戒德清净,而无其他杂念,行住坐卧具足威仪,对于微细的过失皆戒慎恐惧,何况是大的过错!若有比丘希望能够与如来共论,应常念兹在兹,使自己具足戒德;若已达到戒德具足,应当广学多闻,使自己闻法具足;不但是闻法具足,更应当念念常行布施;不仅是闻法、布施具足,还要让自己智慧、解脱知见都能够具足。若比丘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分法身皆已具足,便能为天、龙、鬼神所供养,可敬、可贵,为天人所供奉。”

“所以,诸比丘们!应当念兹在兹,使自己成为具足五分法身的比丘,堪能作世间之福田,一切功德皆无法超过于此。诸位比丘!应当如是学习。”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六重品第三十七(五)》

省思:

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修行想更上层楼,离苦得乐,圆满如意,就要以严持净戒为根基。《佛遗教经》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又经云:“汝今受戒即五分法身之基也,良以五分由戒而成。”受戒之后,更应学戒、持戒、护戒,圆明戒定慧三学,方能断惑证真,成就圣果,以此殊胜之德,为世福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学佛法是出世的法财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

穷画师的布施

《大智度论》里讲到一位贫穷的画家,很有意思。他是在...

不懂得播种,福报用完就没有了

一个人的福报是会发生变化的,福报亦在无常中。如果前...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

证严法师:散播爱心聚福业

佛陀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灾、人祸,...

证严法师说故事《福德与业果》

小国夫人的福报因缘 人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礼义廉...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

肯改过,就会有好的前途

春秋时代有一位贤相叫晏婴,晏婴有很多的榜样,孔夫子...

断欲精进魔生恼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不久,魔王便起了妨碍佛陀弘法的念...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

念了佛号为何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问: 经中说仅仅念几遍佛菩萨名号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茶叶的三大宝藏

抗癌、提神、增强记忆 历史在茶杯中流淌千年。中国人...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印光大师普劝念观世音菩萨的开示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名号正法明佛。但...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

「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

《悲华经》中记载的观音菩萨本愿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

戒烟,把最大的恶戒掉

我们的命运我们首先自己要掌握,赶快把这个最大的恶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