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传开法师  2014/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丧失,忘却本性,一不顺心,便恼怒打骂伤害别人,因此造业受报,可悲可叹。由于生起了嗔心,种种障碍之事便随之产生,所谓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

嗔心是修道的最大的障碍。过去有一位道心很好的禅师,用功非常精进,他常在山间坐禅 。但久而久之,鸟声频频,使得他很难入定。后来他又到水边坐禅 。过了一段时间,鱼儿蹦跳声又使得他静不下来。接着他又到崖下、树下坐禅 。但走到那里,都有声音干扰他,使他无法入定。这时禅师就起了一念嗔恨心―――我以后要上山吃鸟,下水吃鱼。由于这嗔恨心而起所发的愿,果然禅师来生就投生为鸬鹚,上山捉鸟,入水捕鱼。

过去还有一位禅师,临命终时,口流涎水,苍蝇飞来争食,这位禅师也起了嗔恨心,即投生为莽蛇。宋朝秦桧,过去,也曾经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而成为万世唾骂的一代奸相。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嗔恨心的结果。一念嗔心,沦为异类,多么可惜可怕啊!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 嗔恨心是妄想心之一。所以,我们每一个修行人都应该断除嗔恨心。如何断法?修慈悲观,修忍辱度,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慈悲观,就是慈悲一切众生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了知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佛之后,自然会生起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之心,就不会有恼怒众生之心。即使别人对我有损害的地方,也能宽恕和容忍他们。忍辱度,是六度之一。“ 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是故,能够忍辱的人,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学会了忍辱功夫,就找到了嗔恨心的克星;学会了涵养功夫,就能够平息无明嗔恚之火。无明嗔恚之怒火能将我人的一切功德烧毁,所谓 “一把无明火,烧灭功德林。” 涵养功夫很深的人,他不会发无明怒火,见到一切恶逆顺情境界,他都不会动心。这样学佛,才有大的收获,所谓 “迷心逐境,是为愚夫;背尘合觉,便入圣流。”

妙空大师说:“众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钝根可得。”我们学忍让,也要从每件小事开始,形成习惯,如果小的不忍,一遇大事则想忍也忍不了。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世间有大成就的人,其忍辱功夫都是很不错的。《幼学》云:“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敬履之谦。” 我们学了出世间法,难道不忍辱行吗?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曾为忍辱仙人,肢体分解都不生任何嗔恨心。我们为了一点点小事就生起嗔恨心,我看就太不应该了。

忍辱是一种美德,可以增长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负你、冤枉你、毁谤你,你不必伤心,而且要感到欢喜。因为它能为你送来福德。《金刚经》云:“若人受持金刚经,为人轻贱,是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无上正等正觉,你说利益大不大?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

学佛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作为学佛者,真正要把一个宗派,乃至一本经论学好,都...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

如何转变坏脾气

问: 为什么我脾气不好?要如何转变? 海涛法师答:...

名闻利养到时候自然就有了

人们都在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其实真正地如理如法地学...

有人激你逼你,正是修行时

我常常告诉自己,在藏区的那种环境中,大家都恭维你,...

宣化上人:修行要先能忍辱

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向大德高僧学习,知道过去的高僧...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

造什么因果会导致疾病缠身

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

人在得意时,不要轻易伤害别人

人在失意时,要有志气。但在得意时,就要很小心谨慎。...

【推荐】素食营养的搭配知识

我们学佛人吃素,也要讲究营养搭配,搭配合理的素食对...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

用妄想造业 得虚妄果报

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被妄想缠绕,挥之不去呢?就是我们...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如何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读书的四要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最重要...

慧律法师:信仰观世音菩萨

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孩子害怕父母做的八件事

引导语: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宝,含在口里怕化了,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