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2014/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佛?”他说:世间有苦。

那就有资格学佛。假如说学佛就是要保佑儿子、女儿考上大学,保佑不生病,保佑一生不会死,那这个人不够资格学佛。他不具备学佛的动机,不是针对要离苦而修的,他就是要求保佑感应,虽然有些人可以由求感应心态转悟入正见,可是有些依然被迷信拉走了,再说的简单一点,若我们不生病,医院医生再好也跟我们无关,那么你如果生病,医生在哪里你就追到哪里,原理就是这样,学佛就是你知道苦,而想要出离苦才有希望,那么你不知苦,感觉世间很宝贵活得很快乐、很好,永远想要来当人,那你学佛做什么?所以学佛就是要做出离苦恼无烦恼者,出离不是说要赶快死,死后要生到其他世界,不是这样,这样就有求生、求存、求再生,如果有想求再生的心态,你要如何出离?永远只是在换一个地方生存轮回而已,不能真正出离一切生死的痛苦,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在我们学佛当中一定要想求出离,出离就是要有舍除一切烦恼痛苦的决心,你有这种决心,你也有慈悲喜舍的大愿心,当我们要出离生死之后,我们还有一个大愿的心,将体证之后的心得教导给别人,所以叫做菩萨,时时刻刻念众生长期生活在苦海中,思惟如何来救渡他们出离苦海。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度人必须先度自己,假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掉下水时要将他救起来,自己不会游泳,你跳下去自己也会死,反让别人增加麻烦,是不是这样?

所以要先救度自己,你无法救度自己,要如何去救度别人呢?要救度自己必须要深入佛法,包括要修持法之前,一定要先持戒,在戒中不犯恶,所以你内心就会定,不犯坏事,心理自然就会产生定,“定”就会思惟佛法开智慧。但是不要误解只持戒就会开智慧,持戒本身不会,也不要误解修定的本身会开智慧,这都不会,这要相依相缘的,因为你持戒之后心才能安,安才能定,定才能思惟佛法。并不是持受戒而已,你不修定,或是只修定,却不思惟教义,这都不会开智慧,不要说持戒自然就会开智慧,这种说法不圆满。也不能说修定就会自然开智慧,外道修定的人一大堆,有些人禅定功夫非常好,强强滚都有喔!这样是否会开智慧,若会开智慧佛陀就不会以一大事因缘来成就佛,来建立一个佛教,佛教是自体证,并不是别人赐给我们的,是佛陀亲身体证的。

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了解佛法,以佛法的戒律行持,达到自己体证,将自己体证离苦的方法一一来教导给众生,让一切有情的众生同样得到解脱,所以菩萨是由于实践成佛之道而得名,成就佛道是因为他实践了菩萨之行而得果,简单说菩萨是因,成佛是果,其实说回来应该是怎样呢?要先有自体证之后才行菩萨道,这样说才对;无体证怎样行菩萨道?这样就误人了。你自己没成佛,怎样教给别人?所以说菩萨这种解释是叫我们平常既然要修行,就要开始培养菩萨自觉觉他的心,你培养自觉觉他的心,有出离心及有度化众生的心,这两种也就是要学佛的法、律,学佛的方法,成就的方法,就像佛陀所说应该必须要做的戒律,所以学法和戒律,两种的意思就是这样。千万不要认为我去行菩萨道这才会成佛,不是这样,不能误解,这样就变成错误了,要能利益众生必须要学佛,智慧开启了,觉者才能教导别人,否则就容易把别人带偏了。

所以这是提醒我们,要如何在菩萨的因地当中培养我们出离心,培养我们慈悲心,出离就是要对治自己,以慈悲心来思念众生跟我们息息相关,不忍心看他痛苦,要培养慈悲心,就一定要想到我们人并不是独居的生活,而是群居的生活,今天我有衣服穿,也要有做衣服的人,虽然你用钱去买,但是若没做衣服的,我们有钱也是没有用,吃也一样,住也一样,所以在群居的生活当中,大家都不能被否定的。我们不可瞧不起他人,我们一定要了解跟大家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如果依佛法来说,我们在还没有学到究竟之前,并不是一期生命就结束,如果依据业力的轮回来说,我们有缘见面说不定是过去具有亲戚关系,也可以这样说,培养你自己本身有一种慈悲的心态,不要把它误解了,因此菩萨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萨的结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应该喊苦还是喊快乐呢

曾经看过一则禅学典故,说的是云照禅师每天都教导弟子...

学佛与忏悔

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

不要成为「佛教油子」

我们修学佛法,就要在实际中去做。否则,只在口头上说...

学佛要有十种心

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

什么是无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佛教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

学佛才有能力「自私」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 过去,佛教造法宝,都要选非常稀有...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

人体自身拥有的31味心药

为了充分发挥心药作用,31个心你必须知道,这就是开心、...

如何为临终的家人做引导

问: 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妈妈平...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

三方面检查自己是否有进步

我们经过理观跟事修的修学,怎么知道自己有进步呢?可...

忍气吞声但感觉心中难平,该如何调整

网友:法师好,弟子去年接触佛法以来感觉良好,直到昨...

养生之道重在调适

养生之道重在调适。适,本意为切合、相合、舒服、适养...

随处皆妙药

当今社会风气浮动不安,问题皆出在「人心」,「身病好...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祭拜祖先很重要吗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念佛人同时获得这三大利益

信愿念佛,一则可消灭过去造的罪业,二可息除眼前的烦...

耀一法师:初学佛应读的几部经

一、 《地藏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什么?具备什么条件才...

为何达摩祖师要拆了刚建好的茅篷

达摩祖师,在印度贵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继承王位,...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