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僧禅法师  2014/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副对联来源于佛门中两则典故:一是杨歧方会禅师节约常住灯油,不背因果的故事;一是宝寿禅师不徇私情,卖姜给方丈和尚的故事。分别介绍如下:

杨歧方会禅师(992-1046)是临济门下杨歧派的创始人,袁州宜春人,俗姓冷,是临济下第八世。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九峰山剃发出家。

杨歧方会禅师为人性格耿直,公私分明。他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时,由于库房光线昏暗,白天在为寺院工作,他就点庙里的灯;一到晚上诵经参禅就点自己的油灯,生怕自己侵占了常住的利益,错失因果。石霜和尚知道此事后,对杨歧方会说,你这样还不算清廉,为什么呢?你看,你的灯挂在寺庙的灯的下面,寺庙的灯油滴进你的油灯里,你这不是沾了公家的光吗?杨歧恍然大悟,赶紧把自己的油灯挂到寺庙的油灯的上面,宁可让自己的灯油落到公家的油灯里,也绝不沾公家的便宜。他这种爱护常住物,公私分明的品格在佛门中被传为佳话,后人就用“杨歧灯盏”为喻,颂扬杨歧方会的高尚品格光明永照,千古不灭。

后来,杨歧方会禅师在杨歧山弘扬临济家风,自成一脉,被后人称为杨歧派。

同时,方会禅师继承百丈祖风,对于寺院管理严密细致,合情合理。就是对于各殿堂的香灯以及寮房用灯的点燃、添设等也是井然有序,如佛前长明灯由香灯师精心照看,对寮房用灯则要求按时点燃与熄灭,做到合用、节约。他这种严持戒律,恪守清规的嘉德懿行,被后人传为佳话。“杨歧灯盏明千古”这句话,高度赞扬了杨歧方会禅师珍惜常住之物,处处公私分明,节俭办事的作风。

下联“宝寿生姜辣万年”的典故,说的是宝寿禅师的故事。洞山宝寿禅师为人清廉,秉性正直,严持戒律,常修头陀行,穿粪扫衣,他曾到五祖寺参礼戒公和尚,得到戒公的印证,从此声名大振。宝寿禅师在五祖寺管理库房,深爱常住之物,从不以常住之物私送人情,即使是方丈和尚也不例外。一天方丈戒公和尚患了感冒,让侍者到库房找宝寿禅师取一块生姜熬汤治病。宝寿训斥侍者说:“常住公物,哪能私用,要用就拿钱来买。”侍者回到丈室,将宝寿的话告诉了戒公。戒公就拿钱让侍者去买,这时,宝寿才将生姜给侍者。通过这件事,戒公和尚对宝寿禅师更加器重。

后来,宝寿禅师外出游方参学游至洞山。当时洞山住持聪禅师对他尤为敬重。聪禅师圆寂前曾嘱托宝寿禅师继其法席。聪禅师圆寂后,当时郡守也以书信嘱托戒公,让戒公推荐合适人选住持洞山。戒公说:“卖生姜的那位汉子可以去得。”在戒公的举荐之下,宝寿禅师顺利到洞山做了住持。后来,禅门中就流传着“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赞扬宝寿禅师坚持戒规,不徇私情和戒公不以私利作好恶取舍的高贵品质。

佛门中有句俗语:“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这则俗语告诉我们,佛门中的钱米财物,来自十方施主的供养,这些财物本为僧众安心修道的资粮,不可私自取用,或无故滥用。若只盗取少许,也成重大罪业。宁噉身肉,终不得用三宝物。“杨歧灯盏”与“宝寿生姜”的典故正是在警示佛门弟子严持戒律,公私分明,不背因果。奉劝佛教信徒,在平日生活中要像爱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常住的一草一木,且不可为了一己之私,随意侵占常住。否则,因果难逃,做牛变马也难偿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

【推荐】不偷不盗,一生无忧

很多人觉得非常委屈:一辈子什么缺德事也没干,为什么...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

挪用善款是否犯偷盗戒

问: 弟子每月都会代收善款,有时还挪用一些善款来应...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

不覆不藏本身就是消业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从前,奔贡嘉...

正视偷盗的果报

很多人家里很贫困,特别想改变现状,想发财,因此采取...

优波离尊者-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罗族 优波离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忍一时之气,也许可避免一场灾祸

有首古诗是这么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时间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他...

生活中的因果:刻薄成家,败如山倒

我婆舅是徐州人,今年64岁了,有一子两女。他曾经是我...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

人应该在哪些方面讲情、留情

世间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么?就是「人情」。而什么是...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如何避免有钱就变坏

现在有种说法:人一有钱就变坏。有不少人会问我:如何...

天无绝人之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

半碗稀饭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参加这个劳动,这叫普请,挂了牌...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

修忍辱并非仅是忍受别人的侮辱

忍辱分为三种:忍受他人恶行的安忍、忍受修行正法之苦...

入清凉境除热恼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过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人...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