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201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拨弃世事。今世网中人,间有境缘顺便,身意安闲者,则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拨弃者,又当何以教之?

答曰,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论苦乐逆顺,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不见古人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其有世缘稍重,力量稍轻者。

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又有冗忙之极,顷刻无闲者,每日晨朝,必须十念。积久功成,亦不虚弃。念佛之外,或念经礼佛,忏悔发愿。种种结缘,种种作福,随力布施,修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须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决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上面的开示,摘自元代天如禅师《净土或问》。大意是说:

世网中的人,若是能够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他虽在苦乐逆顺、静闹闲忙、公私事务纷繁、迎宾待客、八面应酬交摄中,和他念佛还是两不相妨。

假使有的人念佛功夫较浅,力量稍弱,而世缘又较重,也必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可一日放过。

再如有人繁忙到了极点,没有片刻空闲,但在每日早晨必须十念,积累日久,也有一定的功德。

念佛以外,或诵经礼拜、或忏悔发愿,种种结缘作福,随力布施,修众多善的功德,作为助行。

所有极微小的善都要回向西方。如果能这样无间断地用功,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必然增高品位。

此段论文浅显易懂,针对日趋忙碌的现代人,此处只将“定为日课,不可一日放过”一句话展开。有人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我信愿坚固就好了,何必设立定课?”以下分二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八大人觉经》中一句经文:“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心是恶源”中的“心”指凡夫的妄心,是我们造业的根本;“形为罪薮”中的“薮”,本指积水的低洼处,比喻我们的身体是集中一切罪恶的地方。杀、盗、淫、妄、酒,都是为了放纵身体各个感官的欲望。因此身体被称为罪薮,也就是造业的集中地。

引用净界法师的讲解:“我们的修行并非从零开始,每个人从降生之日起,我们的生命就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画着无始生死轮回的图案。等到我们有缘听闻佛法,想修行时,便开始对抗我们的业障、报障、烦恼障,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印光大师的棒喝:“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赵茂林先生在《追述学佛因缘并以纪念印公恩师》一文中讲述自己拜见印光大师的场面:“迳往报国寺拜请明道师,叩关看见师父。仰之弥高的风采依然,行礼后,开口先问我,这一两年来信愿坚定吗?念佛的功课订定吗?我吓得张口结舌,嗫嚅地说:‘因为经理大江南饭店、天瞻玻璃厂等事务繁忙,念佛功课还未订,可是信愿已深切的坚定不移了。’恩师正色地说:‘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不定念佛功课,信愿未够坚定。还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真是未开口三十棒,这一顿棒喝,使我提高了警觉不少。”

可见,“信愿坚固”的评判不是由凡夫所谓“我信愿坚固就好了”来作标准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句经文“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以凡夫带着感情色彩的生灭心来判断“信愿坚固”与否,显然靠不住。当一个人意气纷发时的豪言壮语,是否经得起长时间的坚持,老病死的考验,临终四大分解的苦痛?既然凡夫的自我认定不可靠,以什么来判定呢?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由一个人日常的身口意造作中,善、恶、净业所占的比重,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定业,来看生命的大致趋向。佛在世时,一位马车夫每天精进修持,却担心自己如果在驾车时死亡,因没有忆念三宝的功德,而堕入恶道。佛安慰他说:“如果一棵大树天天向西方生长,突然有一天遭遇被砍,它会倒向哪里?”马车夫说:“一定向西而倒!”佛说:“你每天的精进修持,亦复如是!”。

总结以上两方面分析,可见“每天订定念佛功课”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趋势,我们凡夫的生命只有两种趋势,不是向轮回中倾斜,便是向极乐世界舒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有冲突吗

问: 《佛说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临终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日常生活中的解毒食物

绿豆 祖国医学认为,绿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宁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

一九九二年,与佛光山合办敦煌古展,在筹备工作上十分...

【推荐】淫欲之害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先讲...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

觉悟佛法的途径

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菩萨容易...

章太炎念地藏经

讲个真人真事的故事给大家听听,弘一大师讲的。 在民国...

济群法师《佛教与人生》

看到定慧寺的弘法活动越做越好,听经的居士越来越多,...

真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