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临终助念的方式

圣严法师  2015/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终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产生的功效。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落:

第一、对神智清楚者,应先说法安慰,劝导一心念佛,由出家的法师或助念团领众的居士来说。内容为:“某某居士,现在请你什么也不要想,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生不一定可喜,死也不一定可怕。离开人间后,若能够往生西方佛国,最最幸福。现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还不该往生,阿弥陀佛是大医王,他会使你马上恢复健康的。现在大众来为你助念,你能念,就小声地跟着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着我们念的佛号,心里跟着默念。什么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佛国净土的七宝莲池。”

同时,要劝告其家属,助念时不要向病人嘘寒问暖,或让亲友摸头触脚,如果方便的话,家属最好随着我们一起念佛。假如其家属根本不相信三宝,不同意我们助念,则不必强求留下,当即刻离去,只有在心中为其助念。另外,当助念者进入病危者的家里,千万不可检视其衣物,或东张西望,或任意闯入其他房间。如此则万一他们家里丢失东西,我们也惹不上嫌疑了。所以一进病家的门,供妥佛像,就开始说法助念。

第二、如果病危者已经神智不清了,我们仍然要为他开示佛法。所谓神智不清可分两种:一是身体虽不能动、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但心里还是清清楚楚,耳朵可能还听得见,所以还是当他是神智清楚的人,可以对他作简短的开示。二是已经断气了,但你不要失望地说:“他已经去了,我们走吧。”既然来了,我们还是要说法及助念。

人断气以后,有三种可能:一是造大恶业的人,一死以后,马上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途。二是净业深厚的人死后往生净土,禅定功夫深厚的人死后往生禅定天,又善业力量强的人则往生人间及欲天。三是随各人的业力,等待因缘而生于三界中的六道。死后与生前的过渡阶段,称为中有身或中阴身。但是,有的人虽已断气,生理上已经死亡,他的神识却可能认为自己仍然活着,或仍守住遗体而没有离开。

因此,人死之后十二小时内,不要移动死者的身体;最好不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埋葬或火化,能在一星期之后则更好。在遗体还没有全部冰冷、还有些温热的情况下,不要去摸触、移动或抚摸痛哭,因为这样可能会扰乱亡者的神识。因此我们到达丧家以后,最好能立刻开始念佛。再者,亡者即使已于死后立即下堕、转生或往生,助念仍然有益于亡者的超生、增福及莲品高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慈舟老法师:念佛即是说法

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念一声阿弥陀佛...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圣严法师《佛教与心灵环保》

《增一阿含经》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可...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

圣严法师《观自在菩萨》

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菩萨不...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

【推荐】为过去而诵经,为未来而念佛,你为现在做了什么

学佛以后,反增烦恼?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反对?问题不在...

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

金字旁边两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

星云大师:身与心

我们自己拥有两样宝贝,我们平常很少知道它的重要,这...

因果不是宿命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经验的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

大慧,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