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打坐时怎样克服障碍

济群法师  2014/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在打坐时,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济群法师答: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重新管理,全面整治。但无始以来,生命已形成巨大惯性,很难真正脱离原有运行轨道。这就必须发起出离心,也就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对生命原有轨道的出离。我们初学打坐时,往往妄想纷飞。事实上,这正与平日的执著有关。最在乎的,必定是打坐时出现最频繁的念头。而那些我们从不在乎的,自然不会形成干扰。

所以,修行首先要有强烈的出离意愿,唯有这样,才能排除外缘干扰。就像我们在一个地方呆烦了,一刻也不想忍耐,只求速速离开。这时,此地的一切不再使我们产生留恋。若离开的愿望并不强烈,就难免有些牵挂,有这样那样让人恋恋不舍的执著。如是,让你立刻放下那些干扰打坐的念头,也就很困难了。

此外,应以佛法智慧审视人生,透彻世间,培养超然的心态。再打坐时,就不会浮想联翩了。心是可以调整的,我们想起幸福往事,会怡然自得;引发痛苦记忆,会悲从中来。但每个人对幸福和痛苦的感受程度又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作出不同反应。这就取决于我们观念和心态的差别。

心又像有很多频道的电视台,若不是对其中某个频道有强烈兴趣,往往会东想西想,思绪纷飞,就像我们平时坐在电视前拿着遥控器不停调台那样。如果我们能经常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念人身难得,就能逐渐强化出离心。久而久之,心中唯有解脱的意愿,别无他念。如此,便能锁定这一频道,就像球迷遇到世界杯直播时,其他任何节目都不会使他转移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修行障碍自然随之减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

星云大师《如何安身立命》

各位虽然退休了,但是人生仍然是继续的,并不就此为止...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

念弥陀圣号也可以所求如愿吗

问: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问: 解脱痛苦必须从心开始,那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吗...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如何理解众生皆平等

问: 当今社会太多不平等,而佛教里说众生皆平等,是...

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 世间人都认为,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怎么看...

济群法师:人心与人生

各位学佛的时间和程度都有一定差距。有些人已学佛多年...

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萨

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

济群法师:「无所住」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

问: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

佛菩萨的神情

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

供养正法法师等于供养十方诸佛吗

问: 请问师父,有人说,供养弘扬正法的法师,这个功...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

为什么要提倡念《地藏经》

我提倡念《地藏经》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