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净界法师  2014/07/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当观察:随心所有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

我们这个无分别智,所谓的唯心识观,就是这个万法唯识的观察。就是说在一切时一切处,当然我们刚开始做不到一切时一切处了,至少你一开始,你先拨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你在佛堂里面,先有一些行门的拜佛静坐,先做一些止的工作,把妄想停下来,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开始起观了——知唯是心。你知道说:其实你今生所有的影像,都是第八识的种子变现出来。所以它是什么?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它是一种业力的释放,所以这个是怎么样?人生没有结果的,只有过程。也就是说没有真实的东西,都是你内心的业力变现,让你自己来受用。

知唯是心就是你要知道你所受用的影像,都是自变自缘,你第八识释放一个影像,让你来攀缘,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今生的遭遇没有人需要负责。如果一定要有人负责,那就是过去的你来负责。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业力嘛,你不能够说:欸,他伤害了我,你这样子讲就不对了,什么叫他?也就是你心中的影像嘛,它可以释放一个影像,但是受不受伤害是你可以决定的,你可以不受,你可以不抓这个,你可以不取这个影像,所以我们第六意识还是有主导权的。

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释放者是第八识,接受者第六意识,全部都是内心的世界。首先你要知道人生是自变自缘,断除你的向外攀缘的心。离开了心就没有一切法的存在,这是你学唯识学的第一个概念。所有的事情都在你的内心发生,不管是变现影像、不管是攀缘影像,都是你内心的事情,这是你要建立的第一个概念,知唯是心。

乃至一切的境界。当然你从佛堂里这样思惟,离开了佛堂以后,你若心住念,你还是要想办法,让心安住在一种这样的观察、这种念头、这种正念,就知唯是心的观察。你要观察:这一切的人事,其实没有真实的外境,都是你的第八识变现一个业力的影像,让你第六意识来攀缘,不要使心去攀缘外境,而不自觉知。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可能要去佛堂里面去培养一种正念,然后离开佛堂以后去历练,慢慢慢慢地去告诉自己:其实所有的世界,都是你内心的影像,在念念当中,悉当观察,随心所有缘念。你一旦想到这些攀缘外在的人事以后,你还得要把心抓回来,安住在知唯是心的正念,使令内心永远知道是自己内心自己产生妄想,而不是外境有妄想。外境本身它只是一个业力的释放,它没有太多分别,所有的分别,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说: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你要开始培训内观,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你不知道内观你就很麻烦,临终的正念对你来说就很遥远了,你的心还在向外攀缘,你就离临终的正念就非常遥远,你临终不可能有正念,因为你平常都没有正念,临终哪有正念?正念是栽培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培训自己内观,知道这一切的影像,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自己去攀缘。就是你必须把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变成向内观照,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扩大心量与改命的方法

1. 吃亏: 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

调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和一些...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放下不等同于放弃

我们常常说放下才能解脱,放下才能快乐。为什么放下才...

人人杀业都不轻,要用什么消业

暇满人身难得,我们没有投胎到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牲道...

处理情绪的方法

人们的情绪就像大海波浪般一个接另外一个情绪,这时候...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心经》的般若正观

以般若波罗蜜多命名的经典,其中,玄奘翻译的六百卷般...

蔡礼旭老师: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父母责,须顺承。我曾经问学生,你被爸爸、妈妈骂完以...

身心的污秽,才感招环境的污秽

这个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着一层皮的这种厕所:我们...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

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