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放下不等同于放弃

洛桑陀美  2012/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常常说放下才能解脱,放下才能快乐。为什么放下才能快乐呢? 因为真正的快乐并不是追求感官的刺激,去吃喝玩乐,那种快乐是一种虚假的快乐,本质是一种痛苦。虽然一时感官得到满足,但却不断增长自己的贪心,而且当自己所贪不能实现时,便会有强烈的痛苦感,同时因追求感官的刺激,又常常伴随着造作各种恶业。当恶业的果报出现了而自己必须去承受时,更是一种痛苦。

那么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在我们内心里面,我们不需要向外面寻求快乐,而要去发掘内心的寂静和快乐,不论在什么样的境遇当中,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内心当中都有一种自然的、平静的喜悦之情,才是我们所渴望的快乐。

可是在遇到不顺心和烦心事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和痛苦的事情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很难不受影响,很难保持平静,更不容易体验快乐,也许我们会想:要是什么痛苦事情不会发生会多好或是要是我能得到什么该多好啊!这样我会很快乐了!但是有的时候,事实很难随我们的心愿,那么我们就需要接受这个现实和面对现实,同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让自己处于悲观和痛苦的情绪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学会体验平静和快乐,那么就要突破自己的一些固执的思想,其实让自己不快乐真正的根源就是自己固执的一些想法,所以要放下,放下一些固执的想法,放下一些对什么人或是什么事无法割舍的贪着的习气。为什么要放下?如何能放下?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法”,不论什么事情都有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出现也都是各种因缘聚集的结果,且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某种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个道理,那么就算遇到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我们会明白,这原来是自己曾经做恶业的果报,就坦然、淡定的接受即成的事实,同时这个事情也不会永远存在,会因某种原因的出现而消失,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平静,进一步内心当中不会在意这种苦,放下对这种苦的感受的执着,就会快乐起来。

放下不等同于放弃,放下是:我们在面对和接受的同时,内心当中不执着、不贪恋、不担心、不浮躁、不烦恼,只是在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虽然我们在某种情境下或在做某件事情,但内心当中却没有挂碍,而当某一种因缘出现,我们需要离开我们所习惯的环境、失去某种身份,卸下某些责任,心里没有失落感和强烈割离不舍的痛苦感。

放弃是抛弃,主观上抛弃我们要承担的责任,逃避让我们惧怕的、不敢面对的某一种情况,这是一种不负责任或是怯懦的心态和行为。而在这种心态下,会让我们变得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责任感,会让别人对我们的人格产生质疑,也无法承担重任。

所以,对于任何人或事物,面对何种情景或做什么事情,我们内心当中都要放下贪执,这样才能使自己自在、快乐但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

仇恨是痛苦的因 感恩是快乐的因

无始劫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星云大师:快乐之道

追求快乐,是一般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拥...

发生在「放不下」之后的事

从前有一位比丘,他有一个钵。这个钵本来不值钱,但他...

放下即自在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

沙弥罗经

昔有小儿,名曰沙弥罗,年始七岁,意好道德,随一沙门...

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大企业家的四种结局

很多人觉得有钱叫富,其实,愈有钱愈担心钱会变小;愈...

邪淫念头的报应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

该让的让过,福报在后面

在电影院排队买票,我前面是一对年轻恋人,刚排到他们...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数人都还在享受新年的欢乐,你们...

勿以贫贱而轻视小的施舍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

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

亲近邪见的法师会有什么危害

问: 亲近恶知见、邪见的法师,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有...

如何面对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网友:师父,我经常不会原谅我真诚相对却深深伤害到我...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

财布施不及法布施功德大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