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觉醒法师  2014/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

1.布施摄,指以不怀任何回报的心向众生传授真理与施舍财物。布施,不光是指钱财、物质、医药的财施与拔济怖畏的无畏施,还有法施,即知识道理的教导、方法技术的传授,或是讲说佛法勉励怯弱者,使他们身心健康,能凭自己的能力自给自足,甚至有能力帮助他人。

2.爱语摄,指依众生的根性而用其能接受的言语来导正其不正的行为,令其生起亲爱之心而依随菩萨行道。“爱语”并不是说一些谄媚、奉承、虚伪、言不及义的语言,而是要讲说佛法让他人受用。例如,让人了解慈悲、向其解说戒行、告诉他如何忍辱,使众生心安而明义理,生生世世受益不尽。

3.利行摄,指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令其生起亲爱之心而受道。也可以说是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及时付出心力、减轻他人的辛苦、利益他人,这就叫作“利行”。

4.同事摄,指亲近众生,同其苦乐,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同事”行不但是对各种领域、阶层的人,讲说他们熟悉的话题、语言,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并感同身受,如此才能亲近众生同其苦乐,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点,在动机、语言、行为方面多加检点,处处克服自我中心,替人着想,那么,我们又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

在生活中实践“布施”,可以建立起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从而控制现实生活中贪婪的占有和自私的欲望。

在生活中实践“爱语”,带动社会大众形成生活中的语言艺术,说话如春风拂面,会给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真正做到了“语言美”,现实生活中互相争吵、漫骂、恶语等现象就逐渐减少。

在生活中实践“利行”,不分事情的大小,不计劳动报酬,只要是对别人有利益的事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从而建立起社会大众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那么,现实生活中对待工作马虎了事、敷衍搪塞的现象就不会存在。

在生活和工作中实践“同事”的要求,就能在彼此间建立起同甘共苦、互助互惠的氛围,现实生活中家庭、同事、邻居、领导与被领导间的纠纷和矛盾就会得到缓解,大家能够和睦相处、互惠互利。现实生活中的互不信任,谋取暴利,欺骗别人钱财等现象也就没有了产生的根源。

总之,社会大众如果能将“四摄法”运用到生活工作中,通过“布施”建立起对社会的奉献精神,通过“爱语”养成语言的艺术,通过“利行”培养起对社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通过“同事”树立起同甘共苦、互助互惠的共享精神,那么,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就能得到化解,社会也一定会逐步走向祥和安宁的和美之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

如何面对讨厌的人和事

网友:请问法师,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真的很令人反感、很...

拜忏的方法

我们看拜忏的方法: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宏海法师:清明节放生开示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末法时期,天下灾难频传。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

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

不孝的因果报应

彻悟大师有一句话:善谈心性者,必不离弃于因果;而深...

有病就应该好好去看

佛法与生活息息相关,并非学了佛之后,什么都要放弃。...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

天魔娆佛的故事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

陈丽娜:修行跟信佛是两回事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清纯可爱的石晶,到《人间正道...

成功的捷径在于发现自己的优势

想成为大树,就不要和草去比。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

供佛斋僧的缘由及功德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