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想要断烦恼解脱生死,就要放下悭贪

济群法师  2014/09/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想要断烦恼解脱生死,就要放下悭贪

供养具有灭除悭贪的作用。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佛菩萨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楷模,供养时,必尽己所能准备精良供品。所以,每一次供养都是对悭贪的削弱。贪是三毒之一,因为贪著,我们往往舍不得将那些贵重或自己喜爱的物品赠予他人。电器要用旧了才肯送掉,衣服要过时了才肯给人,因为它们旧了、过时了,所以对它们的贪著就不如开始那么强烈了,甚至完全没有贪著了。这种送,与其说是布施,不如说是处理垃圾,是无法得到布施的全部利益的。如果反其道行之,将贵重物品或心爱之物作为供养,久而久之,对物质的贪著自会逐渐减少。所以,供养也是破除悭贪、淡化执著的途径。

我们执著什么,什么就会成为烦恼产生的根源,成为解脱生死的障碍。佛教中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位金碧峰禅师,修行境界高深,除一个御赐玉钵外,对什么都不再贪著。某日,寿限将到,小鬼前来捉拿。禅师预知时至,便进入甚深三昧。小鬼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就向土地公打探禅师去处。土地公告诉他们说:禅师有个心爱的钵,如果将钵拿来敲敲,他听到动静后必然出定。于是,小鬼变作老鼠在钵内跳来跳去。玉钵发出的异常响声,立刻牵动了禅师的心。他马上出定查看,却见小鬼扑将过来。禅师意识到此钵带来的过患,断然将钵摔得粉碎,再次入定。可见,任何一种贪著,都会将我们紧紧束缚。哪怕修行已有相应成就,只要执著未断,仍会在生死中流转不休。

我们想要断除烦恼、解脱生死,首先要放下现有的悭贪,放下对一切外在事物乃至内在身心的执著。如果舍不得付出,舍不得供养,就像荒废了上好的良田,损失难以估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

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

耕种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推荐】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通过十二因缘流转门,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

思考方式决定你快乐或烦恼

有时候我想:人为什么会生气?其实人生气的时候往往是...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响

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从洗衣做饭的...

济群法师:供养的意义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如何面对欺骗的行为

问: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济群法师...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

夫妻能够时时先检讨自己,坏事都能变好事

有一个故事就提到,这都是真实的故事。刚好有两对夫妻...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佛说孝子经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

阿罗汉的三个含义

《疏》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

一与二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