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海涛法师《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海涛法师  2010/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1.人身是很难一再获得的,只有当我们过去生曾累积足够的福报功德时,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的这个人身。如果能潜心思维此暇满人身之难得,就会激励自己去进修佛法。

2.在轮回中,众生会投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而在这些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中,地狱、饿鬼、畜生等众所受的痛苦远较快乐来得多。其它的,例如,人、阿修罗和天等之众生则被认为是比较快乐的。

3.众生因具贪、瞋、痴、慢、疑、吝等而生六道:

一、因吝啬而投胎到饿鬼道;二、因愚痴而投生到畜牲道;

三、因贪欲而投生到人道;四、因我慢而投生到天道;

五、因妒忌而投生到修罗道;六、因瞋恚而投生到地狱道。

4.造成轮回的根源有三:

一、恒常的自我观念;二、独立实存的自我观念;

三、自认应获得什么、要做到什么的希盼想法。

5.众生在消除无明、获得解脱之前,会不断在六道中流转。每一刻的无明都来自于其前一刻的无明,无有开始的源头。它不是由外在的东西所引起的。

6.无明虽无开始,但却有结束之时。它可藉由了悟空性的智慧所净除,此种智慧即是对于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不存妄见。

7.在消除执常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而生的五毒烦恼后,我们的心会变得更加清明,同时也更能接受一切事物的本来面貌。

8.了解人生不免一死,可驱使我们更为深入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并且明确地排出其优先次序。

9.佛教相信一切众生皆具成佛种子,也就是佛性,它是一种能圆满开悟的潜能。

10.人原本便不需要那么多,也不必拥有那么多,是人欲望无穷的关系,才会要求那么多。

1.世尊的教法可以让我们消除一切执着,而当我们远离一切执着时,那样的快乐才能恒久不变。

2.在聆听教法的开始,首先我们要生起正确的动机和发心,也就是菩提心。

3.我们此生所要努力的就是获得快乐,但快乐从何而来呢?快乐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通常我们认为痛苦和快乐都是由外而来,但事实上,我们的心才是快乐和痛苦的根源。

4.修行人的快乐乃建立在调伏自心、认识自心的基础上。

5.不管外在的物质和享受如何丰富,如果内心没有佛法、没有空性的智慧和慈悲以及菩提心、止寂等,则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安乐与幸福,而且来世也将继续处于无尽的轮回之中。

6.无执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感觉或反应,而是说一个人不必去操心,让其顺其自然。

7.好梦让我们生起贪爱心,恶梦则生起恐惧心,这是由于我们的执着和习气使然。为什么用梦比喻人生呢?此乃由于我们清净的心受到无明的遮障,而无法了解事物的实相所致。

8.在梦境中所显现的车子和种种情绪等,均是由我们的心中所造作出来的,故其本质亦为空。

9.我们的心,很容易就受到由执着所生起的错误投射而扰动。我们用不真实的眼光看着人和物。

10.一切事情分秒都在改变,但它们看起来却显得非常真实而不变。所以这也是当它们破碎时,我们便觉得难过的原因所在。

11.一个对众生充满极大的悲心、对诸佛具足极大虔诚的人,无疑的将领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

12.若能每天不忘修行的誓约,那么纵然有时修得不怎么顺,本尊的加持力也不会消失。

13.真正的加持指的是如何即身证悟成就的口传(口诀),这我们可以由具格的上师那儿获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文章列表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在轮回里,我们只是一个过于投入的演员

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流转三界呢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当怨敌损害我们时,应当这样观想

佛教中有充足的依据可以证明:无始以来,轮回中的每一...

十供养的意义与功德

以十供养来做功德:香、花、灯、涂、果、茶、食、宝、...

海涛法师《省思智语》

一 1.努力培养良善的心地与睿智的行为,而不要轻易与...

海涛法师《孝顺之益》

1.孝顺之益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

海涛法师《菩提道上的障碍》

这一节课我们谈谈各位手上这一本经典,因为整个大乘佛...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

佛说杂藏经

佛弟子诸阿罗汉,诸行各为第一;如舍利弗智慧第一,乐...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

茹素八年,收获的远不止健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这...

能够长寿的不是富裕或条件优越的人

经常可以看到,能够长寿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裕或者处于优...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