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菩萨有十种自在

2014/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着。不但如此,大乘经论里举出菩萨有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

三明六通的阿罗汉在入灭前,能够随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要短可短,不但随自己安排,而且是随机示现的,已无生死寿夭之相。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二)财自在:

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不用经营,自然可得到,这并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所须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业自在:

众生随业力所转,随业力去投胎,随烦恼业习去造业,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可应机设化,利济自如。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

菩萨能随愿入胎,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有些菩萨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悉达多太子(前生是净幢菩萨Svetaketus)就是如此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机缘,再决定到净饭王家中受生。

(五)愿自在:

凡夫有愿,难得自在做到,就成虚愿;而菩萨要做的事,必得圆满完成,随心想而做,随愿而成,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

凡夫通常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心随境转,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菩萨则不一样,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贪、嗔、痴等烦恼所迷惑,于任何境界,内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

也叫做神力自在。菩萨具大神通,威力难量,要变化什么都能,要到哪里都可到,无障无碍。

(八)法自在:

菩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说一切法,普令众生,受法圆满。

(九)胜解自在:

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了彻胜义;亦为他说,令他普得胜解,了彻胜义。

(十)智自在:

菩萨具大智慧,善说法要,辩才无碍;众生爱乐,欢喜受化。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这主要是指菩萨以慧眼观察世间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用经文来解释,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观察真理获得痛苦解脱者,都叫观自在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我身有无

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

寂静法师: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不光指执着错误的东西而不肯放弃,也指长期停...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 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舍弃对家人亲友的执著

汉地古代有个员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特别孝顺,家中...

为对方处理不善而惋惜,是否也是执着

问: 如果对别人的事,觉得对方处理不善而为之惋惜,...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问: 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

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

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

男性健康的7大杀手

近日,美国《男性健康》杂志发表调查称,有1/3的男人胸...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

润肺止咳的12种食物

(1)梨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

竿影见佛法

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

少年学佛之本

注重躬行,检点身心 少年学佛,必须要敦伦尽分(即实行...

衍慈法师:敲钟与烧头炷香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

婚礼上的一百元纸钞

前日去参加一个婚礼(天主教仪式),神父在弥撒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