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衍慈法师:敲钟与烧头炷香

衍慈法师  2011/04/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才敲钟,有称为「晨钟暮鼓」。「钟」用于召集大众,晨钟声响,代表佛门一天的修行开始,卧者须起,大家用功办道,勤修戒定慧。钟声又代表警觉,提醒大家不要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欲望、贪婪无厌,要生惭愧心,提高觉悟,反观内思、少欲知足。敲钟偈有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增一阿含经又说;「若敲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亦愿此钟声超法界,上彻天堂,下至地狱,震醒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从迷梦中觉醒、受苦中,减轻他们的痛苦!

「香」,在《瑜珈师地论》卷三,曾举出十种之分类,皆由富有香气之树脂或木片等所制成。印度天气浩热,为除体垢恶臭,将彼地盛产之香木炼制成香料,涂抹于身上,称为涂香;又或烧香料来薰衣服及房间,称为烧香。香供佛是表示对佛恭敬,所谓香、花、灯、水果等百味中,以香为首,所以法会中也有点香、上香。在寺院中烧香由来已久,一知半解的民众以为总之给佛烧香就对了,并且烧一大把,越多越好,以为佛受了香火,就得到自然会保佑了。大年初一,人人都争着去烧头炷香,其实烧香并不定在时间上有所规定,亦不是比较烧多少香,更不是争先后,抢在别人之前,真正的烧香不论时间,前后,而在于心诚!当知烧香「烧」者是去掉或除的意思,要去掉自己心中的贪瞋痴、愚痴、七情六欲及各种烦恼,才能获得无限慈悲、智慧与快乐。佛是正等正觉者,还要贪受你的一炷香吗?佛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谓是以佛法利人,就是对佛的最大供养敬意了。

近年民间宗教信仰流行「敲钟与燃头炷香」,犹其是在中国,年尾腊月三十日除夕子夜,信众们到寺院敲钟,参加人数踊跃,有些寺院在这2005年,敲钟者人名已预定到2008年了。一些有政治地位或用重金高价者被优先,故一般信众比较难有机会。据去年《京华时报》报道北京戒台寺春节敲「首钟」被35号举牌高喊以「五万成交」。潭柘寺春节烧「头炷香」进香权前日被一神秘客以6.6万元的高价拍走。更有些寺庙、神庙、旅游景点也不例外,一年四季,不限时日,敲一下钟,收费5元起不等。还分别什么平安香、聪明香、发财香、富贵香、升官香、高考香等等各种不同形式都有。

新年即将来临,我们不妨敲响自己心中警钟,把长夜沉溺于五欲的梦里人唤醒,将心香燃点起来,使平日贪图欲望,紧张的情绪,渐渐净化思虑,以一瓣心香,奉上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这是真正的敲钟与烧头炷香。祝福大家在此新年智慧增长,吉祥如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一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圣严法师《人,为何而活》

问: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将受伤、瞋恨的心转为感恩心...

最贵的是你的命,这才是第一大财

佛教里讲福报的时候,第一位的是人的寿命,这是最重要...

印顺大和尚:师父圆寂日正是12年前带我出家时

师父,我来了昨日21时,印顺来到弘法寺后山本焕长老化...

各种水果的保健与养生功效

莲雾: 解热、利尿、宁静神经作用。 凤梨: 对人体组...

读诵哪一部佛经最好

下一篇叫至诚持经。就是志诚的读诵经典,汝问何经最好...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

探病时应注意的事项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

念《药师经》专门对治九种横死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不该死死了、意外发生的,这里...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极乐六尘皆说法

又,若据法所显义,则无非佛事。如香饭光明等,当知法...

人有宽恕的心才能年轻

有学问的人不跟人对立,不轻慢别人,不瞧不起人。而他...

处处不想吃亏的自己

李嘉诚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