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星云大师  2016/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人我是非、毁誉荣辱等等。如果我们每天 “心随境转”的话,生活一定纷纭扰攘,不得安宁。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假如我们能够不让心随境转,而能转境的话,这就是修行有了功夫。

尤其生活中如果有了禅,懂得用禅定来处理生活,处理我们所遭遇的一切,纵然身处纷扰的尘劳之中,也能安住身心。所以,能够随遇而安,懂得过一种洒脱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随遇而安呢?我分几点说明:

在食衣住行里要能随遇而安

有的人三餐一定要吃山珍海味,没有丰盛的饮食,他就觉得食不知味。有的人一定要穿名牌服饰,一定要住高楼大厦、洋房别墅,如果不能如愿,他就觉得日子不好过。甚至有的人坐车子,舍国产汽车不坐,一定要外国进口的汽车,否则就感觉不自在,这就使生活不能安宁。

然而对参禅的禅师们来说,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只是“借假修真”的方便,因此在他们心中,有无、好坏一点都不计较。例如唐朝的大梅法常禅师,荷叶可以做衣服,松子可以当饮食,一点也不觉得生活很苦。元朝的高峰原妙禅师,一个人住在山洞里修行,每天只靠别人用绳索吊一点饮食让他充饥,大家认为他的生活一定很苦,但是他却甘之如饴。没有衣服穿,他说道德可以庄严仪表;没有水洗澡,他认为佛法可以清净身心;没有朋友,他可以和大自然为良朋友伴。一个小小的山洞,于他却如法界之宽,这就是随遇而安。所以,有了禅,在衣食住行里面就能安住。

在经济物质上要能随遇而安

经济上,有人有了一百万,还想着两百万;有了两百万,又想要一千万,永远不会满足。但是,有了禅,即使没有钱,也会感到非常富有。例如禅者过着三衣一钵的生活,他觉抵过万种的富贵。

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小姐从新竹来到佛光山,表明出家的意愿,我问她:“为甚么要出家呢?”

她说她不喜欢嫁人,父母愿意把她陪嫁的嫁妆给她带来佛光山出家,我说:“你出家可以,父母给你的嫁妆不必带来。”

她说:“那许多电视机、电冰箱留在家里也很可惜,不如带到佛光山来,送给佛光山常住。”

我说:“那也不行。为甚么呢?比方说,你在教室里面上课,忽然看到有一个人在喝冰水,吃冰淇淋、冰棒,你就会想那是我冰箱里的冰棒。假如你在客堂里,忽然听到电视机的声音,你会想有人在看我的电视。或者,你天天心里都是冰箱,都是电视机,你怎能安心修道呢?”

她听到我拒绝她把电冰箱、电视机带来佛光山,觉得很可惜,最后仍然舍不得电冰箱和电视机,于是又回家去了。所以,我们的生活如果要靠冰箱、电视、物质、金钱来安住,这是增加生活里的烦恼,而不是安心之道。

在荣辱得失中要能随遇而安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佛教称之为“八风”,也就是八种能煽动情绪的境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有人对我们很好,感到很荣耀;有时候,也会有受人诽谤、批评等受气的时候。一般来说,受苦、受穷,比较容易忍耐,最难的是受气、受侮辱、受委屈,心里就感到不平了。但是,如果我们生活中有禅,则不管荣辱得失,都能处之泰然。例如近代的弘一大师,有一次到一个寺院去,寺僧不认识他,不接受他挂单,他一点都不介意,随即若无其事的离开。后来有一个人认识他,赶快通知住持大和尚,马上撞钟擂鼓欢迎他,他也没有觉得很荣耀。因为弘一大师有禅、有佛法,所以在荣辱得失里,都能安住。

在打击迫害时要能随遇而安

前面说过,六祖大师的一生,可以说魔难重重,但是在遭逢各种打击迫害时,他都能安之若素,甚至在猎人群中也能随遇而安。又如佛陀,他在因地修行时,有一次做忍辱仙人,被一个无道的国王割截身体,却能心无怨恨。为甚么?因为禅的力量能胜过一切的迫害。

在感情是非里要能随遇而安

人是有情众生,离不开感情生活。但是在感情的世界里,好好坏坏、是是非非、善善恶恶,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一般凡夫众生,往往执着不当的感情,被感情束缚,产生烦恼痛苦。如果有了禅,则能超越、净化、升华世俗的感情,成为对众生的慈悲,自然不会陷溺在感情的是非里,而能随遇而安。

因此,参禅的人有了禅,就有力量,就能把我们自心本性的能量发挥出来。现在的社会,常常有所谓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必须要到山中、海里开采能源,甚至于利用太阳能发电等。其实,真正的能源是在我们的心里!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禅心佛性开发出来,则在生活里面,有也好,无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真是“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饱能饿,能早能晚,能前能后,能进能退,能冷能热”。有了禅,每一个人都是万能的,因为禅的世界无比空旷;禅的世界,无有限量。有了禅,大自然都是我们的,有了禅,永恒的生命都已具足,还会斤斤计较于世间的五欲尘劳,还会在乎小小的人我是非、利害得失吗?所以,要想在生活里能随遇而安,一定要把我们的禅心佛性开发出来,有了禅,自然能够任运逍遥,随缘放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

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

现在大家每日为钱奔波,有多少都不知满足,甚至到了要...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有一天率领学生到别处讲学。行...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

幸福人生的七条忠告

一、努力走好脚下的路,对得起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我们...

生存没有绝境,只看你肯不肯

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星云大师《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长乐先生:禅宗有首偈语说: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

读书有「五到」

人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增加自我的能量...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无私的服务就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做清洁鱼...

梦参老和尚《觉林菩萨偈》讲述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陈进池居士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学习佛法应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

问: 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怎样效果...

机遇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

很多人说,距离金子三英寸远讲的是关于机遇的故事。可...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