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星云大师  2016/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

‘佛’是‘佛陀’的简称,来自梵语 Buddha 的音译。又称浮图、浮陀等,意译为觉者或智者。亦即佛陀是具足自觉、觉他、觉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自觉、觉他、觉满,是‘觉’的三个层次。

‘自觉’,是本身对诸法实相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觉悟,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因此又称‘正觉’,这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觉他’,是菩萨们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有别于二乘人的自觉,故又称‘等觉’(遍觉)。‘觉满’专指佛陀自觉、觉他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称‘无上觉’,有别于二乘及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未能破尽见思、尘沙二惑。佛陀以无漏清净的智慧破除根本无明(无明惑),断尽见、思二惑,圆满菩提,成就佛道,始能成为‘三觉圆,万德满’的圣者,所以也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

佛陀不仅是觉悟宇宙真理的觉者,也是彻知宇宙真相的智者。佛陀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其中,‘一切智’是二乘了达诸法总相,认识诸法本体是空的智慧;‘道种智’是菩萨认识诸法别相,了知诸法的千差万别乃缘生而有的智慧;‘一切种智’唯佛陀所证,是能通达‘缘起性空’的诸法总别相,亦即认识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佛陀化导世间众生,为‘能化之人’,故又称为‘能人’、‘能仁’。人与仁同音,假借而相通,能仁原为梵语‘释迦’的意译;佛怜愍众生无不仁慈,故转而以能人、能仁为诸佛的通号。因此,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只要能够证得真理,达到佛的境界,都可以称为佛。

所以,‘佛’之一字,就如博士一词,只要具足同样资格,任何人均可称之;而佛性人人本具,只要能证悟自心本性,人人皆可成佛。佛陀出现在世间,为世间难得的珍宝,故称为‘佛宝’。《心地观经》说:‘善男子!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1、有无上大功德田;2、有无上大恩德田;3、于无足者、二足者、多足者中最贵;4、极难值遇,如优昙花;5、独出现三千大千世界;6、圆满世间、出世间功德。以具如是六微妙功德,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故,佛宝有不思议恩。’

佛的意义,既为觉者、智者,所以学佛的目的,不外是要开智慧,求觉悟,而其关键,即在去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烦恼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三毒息,三慧朗,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此即‘自觉’,正如禅宗的开悟或见性。自觉之后进而能够觉他,也就是‘弘法’或‘利生’。自觉是属于修‘慧’,觉他是属于修‘福’,福慧双修即是菩萨;经过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当福慧圆满具足,这时才是‘三觉圆,万德具’的佛陀。

《佛地论》说:‘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醒觉,如莲花开,故名佛也。’‘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人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佛性’在经典中名称繁多,有‘如来藏’、‘真如’、‘心地’、‘圆觉’,或是‘本来面目’ 等,名字虽异,意义相同。《法华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即发出宣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凡夫的清净自性本来与佛无异,所谓‘般若风光,人人本具’,只因被无明烦恼所覆,因而不能显发,犹如明镜蒙尘、明月为乌云所覆。

学佛即是去除烦恼,开显佛性的功夫,《法华经》所说的‘怀珠作丐’、‘藏宝受贫’,这是众生最大的遗憾。《圆觉经》说:‘譬如销金,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吾人学佛,亦如开采金矿一般,虽然佛性本具,但不经修行,则如金矿未经开采,终不能得。所以,学佛首先要肯定自己佛性具足,同时要知精进修行,果能如此,则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论是多么顽劣愚痴的众生,也终有开悟、见性、圆满佛道的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老比丘证四果

佛法宽广,济度无涯;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

和尚变金币

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

星云大师《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

星云大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晚安! 这次佛学讲座三...

佛教徒对国家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呢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做为一个佛教徒,...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海涛法师《发菩提心、皈依三宝》

从内心转念的目的,是要把负面的烦恼心--贪、瞋、痴...

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心

众生以各自的业力而显现不同的生命形态,佛经上说,有...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有一天率领学生到别处讲学。行...

大安法师: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问: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