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2014/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诸如来所赞叹。

《瑜伽师地论》中讲到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第一,持戒者观察自己戒律清净,心里没有生后悔心,由于没有悔心,欢喜油然而生,身也会得到轻安殊胜的快乐。精进修持而后心得到定,由于定力便能如实知见种种过患。生厌离心,离染心得解脱。知道自己以得解脱,将来于无余涅槃界当般涅槃。

第二,持戒者临终时内心没有悔恨,是贤善而死。因为他作如是意念:我持戒修行,没有作恶,身语意作的都是善行,一定往诸善趣。

第三,持戒者由于戒香普熏,四面八方都能听到称扬,歌颂、赞叹他的声音。

第四,持戒者不论休息、还是用功办道时。昼夜六时都能远离一切身心热闹。

第五,持戒者常常有诸天善神来护佑,不被受到侵害。

第六,持戒者对于他人的凶惨暴恶,内心不会思虑其恶行,也不会惊恐怖畏。

第七,那些天生欢喜杀生的人们,及持戒者的怨敌恶友,虽然有机会报复。他们会因为他现在受持具戒,态度会有所改变,要么作护法来守护,要么化敌为友,要么中平,不好不坏。

第八,由于戒律的增上力,持戒者不为魍魉,药叉,宅神、非人来恼害,反而常为守护。

第九,持戒者所需要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等生活资具,因持戒功德力尔无有缺乏。亦为国王大臣、黎民百姓、大富长者,商主等恭敬尊重供养。

第十,持戒者所有一切愿望,皆能称心所愿。临终天上人间随愿往生,乃至得般涅槃。

再者,佛法久住世间,非戒不立。佛在涅槃时教诫弟子,以戒为师。戒为各大宗派所共学,非单律宗独自受持。因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修学次第,以戒为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三学又是密不可分,如鼎之三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者佛有七众弟子,都是由于受持的戒律不同而分别安立。戒又名别解脱,持一分戒,得一分利益,得一分烦恼解脱。无论在家出家,戒侓是首学,皆应当受持。虽然不能持戒圆满,但也应对戒律,持尊重敬仰敬畏之心,尽己所能受持戒法。因为持一分戒都得不可思议的利益,何况更多。经云“名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

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摧毁善业的四种因

行善就一定会积德吗?不一定啊。播种下的善业有时会被...

宣化上人:礼拜佛菩萨的功德

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 (一)端正圆满。 相貌生得...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海涛法师:点灯的功德

在经典里面,灯代表光明,轮回的众生代表黑暗。所以在...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地藏经》利益篇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辈,深明...

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师上天台山时,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

济群法师:为何有些富二代的福报能延续,有些却没落

问: 社会对富二代的看法始终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占有的勘破

在家人总是对家充满着执著,可以说,家就是执著的堡垒...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只要改变观念,前程就会跟着转变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