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妙华法师  2015/0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分、是佛缘,结缘三宝、结缘洗心寺,因缘殊胜,在此我给大家讲四句话:

一、人生觉悟:是因文化和信仰对人生在善与乐、得与失,生与死有清醒透彻的认识。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高僧一行研究天体等。活得很踏实,目标明确。太虚大师主张人间佛教,做今菩萨,行菩萨道,宣扬“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清净、自在、解脱的人生,建立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理论基础上,这是一种觉悟。

二、社会觉悟:因为文化的认同(如有人认同传统文化,有人认同西方文明,有人认同地域文化等)和信仰的建立,人在社会活动中为体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佛教的价值观,不是一个人的钱有多少,城市的经济指标有多少,而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妙湛法师一生坎坷,得重病肝癌晚期,最后临终的遗言是:“勿忘世上苦人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私的人在佛法来看不是有社会觉悟的人,而是一个愚痴的人。这一理论缘于“法不孤起”,以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对社会的总体认知,也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共同体。

三、奉献人生:奉献人生不但取决于你怎么想,更取决于你怎样做。有人为了自己的享乐,可以一掷千金,而对于助学扶贫一毛不拔,有人可以有几套豪宅,但对于为他工作服务的人可以一年不发工资,甚至以强凌弱。有人可以玩乐通宵达旦,但绝不想为公益事业花半天时光。经济增长了,我们的奉献社会的觉悟提高了吗?如此诸种现象,值得我们的深思。佛经中说“给是乐,受是苦”,给予别人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也是幸福感的精神来源。总之,奉献,尤其是无代价的奉献是一种人生强势的有力证明。

四、提升人生:我们生下来有个体差异,但毫无疑问,我们绝不是圣人。透过走进寺庙我们了解佛教,通过亲近大德法师我们解除心中的疑惑,依止佛法僧三宝,建立信仰,学习文化,并依之正信正行,心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智慧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少;心境越来越好,奉献越来越大,至始至终贯彻以修养、修行、修炼自己,我们的人生就会得到强有力的提升,近则安乐、解脱;远则离苦、得乐。离人间五浊之苦,得佛法究竟之乐。

寺院是学校,和尚是教师,经书是教材,以全新的认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洗心禅寺,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提升人生为圭臬,边干边学、边学边修,三年五年后我们的人生觉悟,人生境界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佛家文化博大精深,佛法浩如烟海,说不能尽。结缘佛教,结缘佛法,结缘洗心智慧是我最想说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生似乎到处都是无奈

我们确实生活得艰难,不仅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推荐】诚信,让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少年,骑车不...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

生命,这个词我们可以谈得有深度一些,也可以说得直白...

让年轻人少走弯路的十大忠告

1.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 自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只要你坚持努力为众生奉献...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在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无常无我

当提起无常时,总会觉得离我们很远,有一些距离感,只...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说话虽然简单,但说什么话很重要

前几年,有个年轻人在跟我谈话时,给我讲了他身上发生...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控制嗔恨心的方法

一、剿灭嗔恨,当务之急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贪、嗔...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

如何成为最富有的人

提到富有,我们首先联想到世间的很多很多财富,比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