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宗舜法师  2019/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际关系等等。依报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感召来的。

业力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始以来种子熏习的势力,以及形成的等流习气。这种力量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我们看到他人,有时候看第一眼就觉得很顺眼、很喜欢。因为一切愉悦的感觉都来源于过去生的善业,那些善业感得了快乐的果报。

如果我们觉得反感、厌恶、愤怒,乃至生起各种不良情绪,那一定是过去生中的恶业所感召。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短处,产生一种不悦意之受。 这是我们自己与烦恼相应而产生的感受。它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判断力的高低,而是烦恼和思维角度的问题。

我们看人,往往很难看到他人的长处。刚跟人家谈了三五分钟的话,甚至只是从头到脚扫视了人家一眼,基本上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的各种毛病、习气以及他讲话的目的所在。我们还常常惊叹自己的“识人水平”,沾沾自喜于这种情绪。觉得“我这个人法眼如矩!什么人都能看穿!就连一个蚊子从我面前飞过,我都知道它是雄是雌!”

其实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更注重对方的缺点与烦恼。也就是说,对方的缺点与烦恼和我们自己是比较相应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什么那些长处不容易和我们相应,却总有这么多短处和我们相应呢?因为我们内心烦恼炽盛。如果满眼看到的都是不悦意,经常做种种愤怒之状,这更多地说明自己的心性不够调柔。

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所谓“不见他人过”,不是说眼睛里看不见他人之过,而是说看见他人之过,并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这需要有智慧与慈悲两种方便加以对待。

用智慧分别,可以发现对方有种种缺陷,不随他的烦恼而转;同时用慈悲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宽容——这个人因为缺乏智慧而充满缺点,他是如此可悲悯!对他不是一种鄙视厌恶的态度,而是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甚至是一种更加体贴照顾的态度。

运用这样的心态,就能和谐自他之间的关系,乃至和谐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总之,要学会用智慧去观照,学会用慈悲去宽恕和宽容。做到这两点,我们和人交往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什么原因呢

职场和社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的成功取决于和对方谈话...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问: 有人因为被朋友伤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们在交朋...

8种心理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

离开了他(她),我就活不下去吗

有个别年轻人总觉得:离开了他(她),我就活不下去。...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因为举的这些例子都是顺境。...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想让佛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积极努力

大磬一响,苦空无常,思惟人生,积极向上。 大家来参加...

你一生中最后悔的是什么

比利时有一本杂志,把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

念佛打妄想是什么原因

问: 我阿弥陀佛念到今天,还是打妄想,这是什么原因...

破灶堕和尚

有一个灵性附在一个破灶上,以灶为身,使灶显灵。于...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推荐】这样的考验荒诞且不道德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

替母亲打扫心房

小雅的父亲去世一年多了,母亲还是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找对自己的位置

不少孩子会被老师说成是笨小孩,家长为他们担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