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2015/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匾曰:寡过未能。世人常常心火燃烧,所以佛陀教人"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佛教讲业火,所以要消灭业火;佛学讲空讲心,所以要点心中明灯。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对宗臬禅师说:"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禅师说:"慢慢再说吧!"将军无法,只得离去。

有一天,将军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大德高僧说:"不是天气热,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诗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不是禅师无热恼,只愿心静自然凉。"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炙热之中向何处取凉?

白居易有诗《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读此诗,感觉有一股凉风扑面之爽快。看来,散热由心静,心静则身凉,乃是古今一理的消暑之道。

心静,未必得如佛向禅,但须净心静气。物欲社会的诱惑,是一个个让人坐立不安心跳加快的念头,过多欲念牵引的身心是一个烦躁的身心。而百非皆由烦躁生,只有远离酒色财气,心才能进入一方静谧的世界。以静制欲,不仅能"自静其心延寿,与物无求长神",更可达到"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境。暑夏里所需的那一份凉意,自然也会从心底升起。

心静,便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清幽安宁的绿洲,即使那鸟鸣蝉噪,也能令人感受到"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来。心之皎皎,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晖或明月清风之中,不知不觉地就忘却"今夕是何宵"了。而在心静中读一些诸如《历代游记选》、《四季风景诗三百首》等妙文奇诗,便能读出一方净土、一派凉爽,心更纯,气更静,心纯气静中便有通体爽快之感。

心静是一种惬意的境界。心静而凉生,须有一个心境的营造,这便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一颗平常心。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字;音乐最高境界是无词;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最高境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人的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什么?答案是:心静。

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享受宁静已成为一种奢侈。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说:"无为自化,清静自在。"清静自在四个字,是多少人心仪的境界?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

心静需要具备一种豁达自信的素质,需要一份恬然和难得的悟性。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来自不清静、不安稳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静的自然和谐,有修身养性的积极处事态度,远离悲观厌世的消极逃避,能控于己、制于心,方可万事不乱,世俗人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

审时而拿,度势而放

人世的智者,能将喧嚣的世事拈于指尖,控于股掌,不过...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命运要从改心,改人生的态度开始

过失习气的根源是什么呢?我的师长说:我们所有一切过...

心,人生的导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

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十句话

第一句: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常...

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

人们常说,聪明人就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戒烟20分钟到15年后的惊喜发现

戒烟20分钟后:尼古丁会限制血液的流动,因此随着戒烟...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楞严经讲什么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无常、因果、业力、轮回

● 世间的事情就像水中的波纹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

海涛法师《佛陀的教诲》

1.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宣化上人:六欲天的欲乐

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

不吃肉的原因

我再讲一个为什么不吃肉的原因,科学家已经证明,我们...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